王充《论衡》卷三十九超奇篇诗解四:悟透天道规律的人在自然中行走,任安举奏文辞赞鸿儒继承文王孔子之学。题文诗:悟透天道规律的人,行于自然之境;不为世俗所扰,不随流俗而动。岂止用其才华横溢,在文字之间游刃有余?州郡有忧难时,无能解纷裁决的官吏,便是他们了。如同唐子高、谷子云这样的人,他们出身深思熟虑,用尽笔墨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烦恼和忧愁都能一一排除,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又如何呢?古代远古时期,四方辟匿的地方,有许多不能留名的文学家,但近来就以会稽地方来说。
周长生者,是文学界的一位巨擘,他在州府担任剌史,被任安举荐;在郡府担任太守,被孟观上书,他的文章能够解决疑难杂症,使得州郡无事可言,即使是二位将领,也因为他的帮助而保全了自己的职位。他本人并非显赫,而他的才能并不深厚,只因他不懂得迎合世俗,所以被人忽视。但如果他生活在燕昭王时代,他早已受到邹衍的宠爱。而当他去世后,州郡再次陷入困境,没有像样的官吏能够处理这些复杂的事务,因此那些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人们是否愿意寻找一个真正理解天道规律的人来帮忙?其实,这个人已经存在,只不过他们写下的文字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心意。周长生的才能,不仅仅是在公文上显示出来,更是在洞察历史,从黄帝到汉朝,每一个细节都被他记录下来,就像司马迁一样详尽。这就是为什么说他不是一般的文学家,而是一个鸿儒——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极深理解的人。
前代有人严夫子,以后的还有吴君高,最终是周长生。他贡献了一批珍贵物品给越国,还送出了香草给宛国,从雍州发掘出玉石,从荆扬地区发现金矿,这些珍奇宝物来自遥远的地方,可以想象那里的奇特生物和植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独具特色的人物。而孔子的这句话,“文王既没,文不在兹!”(意思是自从文王(夏朝末代君主)去世以来,再也没有像样的文献),说明了他的位置如何重要,以及后来的董仲舒如何继承了他的精神。但到了董仲舒死后,又有人能继续这一传统吗?
唐勒、宋玉也是楚地出身的小伙伴,他们虽然也有很多作品,但现在已经遗失大半。此外,在苏州市附近的一个叫做会稽的地方,也有一群人的文学才华令人称叹,其中当然包括周长生。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考察,那么最伟大的文学家的确立还需要更多时间和更广阔的地理环境。而九个国家中,有许多山脉,如华山与岱山相连,而江河则如同渎水般蜿蜒,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大格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周长生的卓越成就。
然而,即便如此,他仍旧未被人们所尊重,因为人们往往只关注现实中的权力和地位,而忽略了知识与智慧带来的价值。如果遭遇那种前世的情况,或许就会另一种命运等待我们,比如燕昭王时代,就让邹衍来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当周长生离开人间之后,再次发生麻烦时,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起草奏章,所以那些麻烦依然没有办法得到妥善处理。
既然如此,为何不找一个人真正明白天道规律,让他们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呢?其实,这个人就在这里,只不过他们用笔触不到你我心头罢了。
标签: 二祖三清四御五老分别是谁 、 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 、 道家的代表人有哪些人物 、 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 、 道教信奉的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