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缺人才该如何成为学修并进人才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在探索道德经拼音版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将其作为学

相信很多人和笔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道教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对道教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一个宗教(不只是道教),其教化的出发点是人(信众),其主动施予和进行教化的是人(道人,或其他宗教教职人员),其信仰或效法的对象还是人(在宗教上称为神仙,在心理学上称为超人,是对现实人格的超越),因此,从宗教在现实社会中的立足、信仰、发展、教化、传承等等多方位的角度来说,关注于“人”的问题,或许才是真正关注到了宗 教 的根本所在。

首先要说明一点,尽管相比以前的环境,如今 的 道 教 有了长足 的 进步,具体可以表现在 宗 教 环境 的 宽松 与 包容、信 教 群 众 和 道 教 教 职 人 员的人 数 增 多、 道 人 的 基 本 生 活 和 社 会 保 险 等 内 容 也 得 到 了 更 好 的 保 障,但 目 前 的 道 教 实际上仍然面临缺人的问题。我们也经常会见到有的庙里只有一两位老道长(甚至是当地居士信士)在坚守,并面临着无人的传承;有些位于景区中的宫观,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正式的人居住,从而使部分游客产生误解等;还有很多宫观中,有虽然不缺但也有年轻前来学者的留下难题。如果连基本的人员基数都不能做到稳定性,那又如何能够优中选优地去讨论人才培养的问题呢?

因此,应把解决人类的问题放在首位。在这基础之上,对于每一个人进行严格筛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达到更高层次,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整个团队及个人素质,为未来带来更多可能。这样一来,就可以从根底上提升整个组织与个人的整体表现力。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不要盲目追求数量,而应该遵循原则选择合适的人才,使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而对于那些新入门的小朋友们,我希望他们明白,即便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了,但祖师爷早就说过“多则惑”,太多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这意味着既不是什么都好什么都不错,也不是只有自己说的做的是最对,都需要找到正确的一条道路,一心一意地走下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修行的大义。

最后,要形成一种全面评价标准,即“上靠得住,宗教学有造诣,有品德服众,可关键时刻起作用”。这是所有我们的共同目标,只有我们认真去做了,这份认真的态度与努力精神,将让我们的旅程更加顺畅,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时代,更好地推动本身所处领域向前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