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创始人通玄广德洞真真人于善庆

于善庆,即于志道(1166—1250),字伯祥,道号洞真子。于善庆自幼淡泊名利,恰似一叶随流入深渊。他在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投身马丹阳门下,与其父母、姐妹共赴终南山的金莲堂。在马丹阳去世后,他遵循刘处玄和王处一的指示,前往寻访那位神秘的丘处机。先后拜见了李灵阳和崔羊头,再次踏上旅程,最终在陇山龙门洞找到了他的师傅。

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他被派往洛阳致书于谭处端,但不久谭处端逝世,他又返回关中,并与丘处机同住终南祖庭。在明昌二年的某个春夜,他伴随蒲察道渊前往沂阳石门全真堂隐居,那里的风景如画,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他还曾前往燕京朝拜王处一,这段经历让他成为全真七子中除郝、孙以外的五子的共同修行者。

泰和三年(1203年),陇州牧保奏他为“冲虚大师”,而泰和五年(1205年)他再次西返关中。在这期间,他曾隐居天平观,直到被毕知常持帖催促归来,更名为志道,以完成丘处机的心愿。泰和八年(1208年),金朝对宋朝用兵取得成功,而宋金之间达成和议,大批宋俘虏留在关陇地区,这些人纷纷前来吴岳求取佛法或修行为道士。于善庆收留数百人,让他们分散开设各地的道观。

正大三年(1226年),金廷遣使召唤他担任中太一宫提点,而天兴二年的某个秋日,大梁最终落入蒙古手中。不久,蒙古朝廷派使者访求三教中的名家,对于善庆印象深刻,将其列入榜首。当太宗十周年纪念之际,他被授予“通玄广德洞真真人”的高贵称号,并且当月便担任重阳宫住持,同时主领陕右地区教门事务。

接下来15年的岁月里,在重阳宫进行了巨大的扩建工作,还主持修建了甘河遇仙宫及磻溪长春成道宫,并组织会葬王重阳城典,也承办了罗天大醮。此外,还应汪德臣总帅之请赴陇传授全真道教义。在生命最后几年的迷失之后,其遗著《洪钟集》流传至今,如同他的精神一样,不断激励着后人的探索与实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