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善庆,即于志道(1166—1250),字伯祥,道号洞真子。其生平轨迹如同一部历史长卷,绵密而又深邃。幼年时期,他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自制力和对经典文献的渴望,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他投身马丹阳门下,与家人共赴金莲堂。在马丹阳逝世后,他继续寻访丘处机,并在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正式成为丘处机的弟子。大明昌二年(1191年),随着丘处机前往山东,全真七子的旅程也逐渐揭开了序幕。他隐居陇州吴岳凿洞居住,更曾一度前往燕京朝拜王处一。
泰和三年(1203年),他被封为“冲虚大师”,并在泰和五年的某个春日里,再次踏上了归途。此后,他不断地游历与传教,不仅在天平观中隐居,也受命至关中教授众多信徒。在正大三年(1226年)的某个清晨,他接到了金廷的召唤,被任命为中太一宫提点,而当天兴二年的冬季降临之际,大梁已沦陷于蒙古手中。
蒙古朝廷向三教名人发出征召,于善庆以高龄再次北上,当太宗十年的春风拂面时,他荣获“通玄广德洞真真人”的尊号,并担任终南祖庭重阳宫住持。接下来的一十五载,是他的事业巅峰期,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扩建了重阳宫,还主持修建了甘河遇仙宫、磻溪长春成道宫,并承办了会葬王重阳的大典,以及主持罗天大醮。此外,还应汪德臣之请,赴陇传授全真道教义。
遗憾的是,在元海迷失后的称制三年,一代宗师于善庆离我们而去,但留下的《洪钟集》依然是全真道教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标签: 道家名人列表 、 道家看透人生的句子 、 道教有哪些代表人物 、 太上老君属于什么教派 、 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