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道家代表人物通玄广德洞真真人于善庆的智慧之光

于善庆,即于志道(1166—1250),字伯祥,道号洞真子。他的少年时期便表现出了极高的修养,他不仅没有食用荤腥,还广泛阅读经书和史籍。在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马丹阳自终南山归来,居住在金莲堂,这个时候于善庆就投入到了他的门下,并且他的父母和姐妹也都随之皈依了道教。当马丹阳去世后,刘处玄、王处一便命令于善庆前往关中寻找丘处机。在这段旅程中,他先是拜访了李灵阳,在终南祖庭,然后按照李灵阳的指示,又前往平凉参见了崔羊头,最终他来到了陇山龙门洞,与丘处机成为师弟关系。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丘处机让他去洛阳向谭处端致以问候,不久谭处端就去世了,所以他又回到了关中。翌年,他跟随丘处机一起生活在终南祖庭里。

明昌二年的某一年(1191年),丘处机离开到山东的时候,就嘱咐于善庆要到沂州石门全真堂与蒲察道渊相伴。期间,他隐居在陇州吴岳,并凿了一口洞穴作为自己的住所。他还曾经前往燕京礼拜王处一,使得自己成为了除了郝、孙以外,全真七子的其他五位弟子共同的人选。

泰和三年(1203年),陇州牧官保奏将他封为“冲虚大师”。泰和五年的某一年(1205年),他再次赴山东栖霞朝拜丘處機,并在受到其催促后返回西方。他途径过河南省的林虑县,那里的天平观成了他的隐居之地。隔一年,丘處機派毕知常持有帖件催促于善慶早日返回汧陇地区,而毕知常正是当时管理终南祖庭的地方长官。这一次召唤让于善慶感到非常重视,因为它代表着巨大的责任感,因此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名字为志道,再次回到关中的地方。

泰和八年的某一年(1208年)以后,当金国对宋军取得胜利并与宋国签订了休战协定,大批被俘的宋军士兵留在关隅地区许多人纷纷前来吴岳求取庙业成为道士。而于是善慶接纳数百名这些求学者,让他们分散开设各地的庙宇。此后的岁月里,他不仅参与到各种宗教活动中,而且还积极参与政治事务,最终于正大三年的一刻,被金廷任命为中太一宫提点负责寺院事务。当蒙古帝国攻占大梁城之后,他们派使者四出寻找三教中的杰出人物,以此表彰他们。在这种背景下,于是善慶以其卓越的地位而被列入名单,被召唤北上至蒙古帝国内部进行审查。

太宗十年的某一年(1235年)的春季,当朝廷举行考核全国各地的僧侣时,其中包括佛教徒、儒家学者以及道家的修行者;于是善慶因为其非凡的地位而被授予“通玄广德洞真真人”的尊称。不久之后,在同一个月份内,他获得了一份新的职责,即担任重阳宫住持并领导整个陕右地区的事务。此后的十五载时间内,一直都是由于是身影主导着重阳宫的大型扩建工程,同时,也主持修建了甘河遇仙宫及磻溪长春成道宫,以及组织罗天大会葬仪式,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的伟绩。而最著名的是主办罗天大会葬仪式,是对全真教创建者的纪念活动之一。更有趣的事情发生是在该事件结束后不久,由於元海迷失後稱制三年後於遼東戰敗身亡遗著《洪钟集》留给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窗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