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章
道经云: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夫为师有法可执,有行可则,可以道德礼乐四之大本,顶其君父师三之极尊。师有道、有德、有智、有仁,四善也。人有道则通正,有德则神清,有智则观机,有仁则愍物,可谓师父也。为师则为长,为君,进道则为真,为仙也。
岂唯教授之师,更以邦家之宝奇哉,善人者也。不善之人者,邪惑、迷乱、嗜欲、无慈,四不善也。不亲正教而务异典,即谓之邪惑;非斥至人而党昏愚,则谓之迷乱;耽恣五尘,与符同六贼,则谓之一嗬欲;无安人恤物之心,而具蠆毒枭鸩之性,则谓之一无慈。此乃不善人所需用作资的品质。
然而,可知教化的兴衰与悟学的难易,在于是否能平和安宁地修身兼爱朋友,不隐匿学问而自命为宗師,此举便是抱着临近死亡的忧虑和勤勉劳动苦楚,如能达到极致,即可忘记恩爱双忘,将心境一扫净尽,不言明教,也何须远求?
自古以来,无论是一气、二象之前还是分五太、三才之后,都有一股声教渐渐传播开来。在回归朴素淳厚中寻得乐趣,在无为状态中实践本源,以登真证圣,最终到达重玄深处。而天尊将道术传授给群仙,大禹开启玄妙给万国治理苍生于寿域,使百姓生活在福河流域。
有人曾问过:“自古以来帝王得道,用的是自然法规还是依靠某位宗師?”我回答说:“上古时代三皇时期就已经存在著名的老师,他们分别是玄中的老师、中古时代三皇时期的人类祖先,还有一些历史上的先生。而黄帝时代也有金阙帝君这样的高级教师。”
伏羲曾接受郁华子的指导,神农跟随大成子学习祝融受到了广寿子的传授,而黄帝得到广成子的指点颛顼接受了赤精子的教育。后来的帝尧和舜都从他们各自的老师那里学习,而夏朝的大禹接受了真行子的训导周文王接受燮邑子的大力辅佐武王接收育成子的一番栽培等等,从最纯粹年代开始一直到风俗日趋浇漓,这些圣贤们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假”的宗師或“真的”教授,没有任何固定的规范,只凭借直觉去理解陶冶自己的心灵,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去超越世间一切凡尘杂事,以达到登天入仙的地步。
《广义》中还提到老君将要显露他伟大的教诲,将他的智慧普及于万方,他说:“ 道不可无以尊敬的老师(即‘尊’字), 教不可无以崇敬的宗主(即‘主’字)。”老君认为自己应该向更高层次的存在学习,所以他成为其他更高级别人物如玉晨大道君的大弟子。大约在此同时还有其他亿万圣人的存在,他们都是元始天尊的心腹学生。而老君具有超乎想象的大度、大智、大神力以及知识范围广博,其所讲述的话语也不断涌现,同时他的寿命也是数劫不绝。他虽然拥有如此宏伟的地位,却仍然保持谦逊地向更高层次寻求指导并修炼,使自己能够帮助众生获得利益。这难怪人们会追求找到自己的导师并依循他们修行,因为这样才能确保自己能够进入九重天以上,被列入仙界册籍中。
标签: 道家的代表人物及经历 、 历史上著名道士 、 道家学说老死不相往来 、 道家最厉害的人物 、 道教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