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人,以其博学多才著称。《悟真篇·序》记载他自幼涉猎三教经书及方术,不仅熟悉刑法、算术、医卜战阵,还研究天文地理和吉凶死生之术。
张伯端曾中进士,但因不满官场的腐败与政治斗争,被贬谪岭南。他在成都遇到一位仙人(有说法认为是刘海蟾),接受了道教内丹修炼的指导,并开始撰写自己的道教著作。他的代表作包括《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禅宗诗偈》等。
张伯端的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倡导三教合一,中期转向禅宗性学,最终形成独特的内丹学说。他主张以内丹作为修仙途径,将修炼分为四个阶段: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在修行上,他反对形式主义,而主张“大隐隐于市”,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参与来实践道德。
尽管未建立正式教派,但张伯端在世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其理论和实践被后来的道士广泛采纳。他与白玉蟾等人的传承形成了金丹南宗,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被尊为南五祖之一。
标签: 道家名人列表 、 道教历史名人 、 历史上道教名人 、 道德代表人物 、 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