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知与不知的智慧
在这篇经文中,老子探讨了知与不知之间的智慧。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一种高尚的境界。而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那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圣人之所以不会犯错误,是因为他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把它们当作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正因为他能够这样看待自己的不足,所以他才能不断进步,从而避免了那些常见的错误。
注释:
知道但不自认为知道,可以理解为有自知之明,也可以解读为认识到自己的局限。
尚矣,在这里指上一层次,更进一步。
不了解却自认为了解,意味着没有真正理解事物本质。
病病,指的是毛病或者缺点,将这些问题当作是需要改正的事项。
延伸阅读:
王弼《道德经注》:知不知道,上;不知道,又病。在这里,没有能力承担责任,就会出现问题。只有把这种状况作为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那么即使再有缺陷,也能避免导致更大的困扰。这就是为什么圣人们不会受到诸多困扰,因为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苏辙《老子解》:知不知道,上;不知道,却又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用思考来完全掌握它,因此我们无法直接加以深入分析。但如果你刚开始还未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你就没有办法进入这样的状态。一旦你已经意识到了,但仍然保留着这种意识,那么就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因此,只要你能够认识到你的认知带来的障碍,你将会逐渐摆脱这些障碍,而圣人们由于他们对自身短处的清醒认识,所以他们不受这些常见错误所累。
标签: 道家修炼的是什么 、 其中哪一位人物与道教有关 、 道教写书的著名人物 、 道教的主要人物 、 道家代表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