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南华真经注疏之对偶卷十四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注〕均於不为而自化也。 〔疏〕夫二仪生育,覆载无穷,形质之中,最为广大;而新新变化,其状不殊,念念迁谢,实唯均等,所谓亭之也。故云天地生我并生。

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注〕一以自得为治。 〔疏〕夫四生万物,其类最繁,至於率性自得,斯理唯一,有谓毒之也。故又云万物与我为一。

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注]]天下异心,无心者主也。 [[疏]]黔首卒隶其数虽多,但主而君者,一人而已,无心因任允当斯位。

君原於德而成於天,

[[注]]以德为原、无物不得。

得者自得,所以成天也。

[[疏]]原,本也。

夫君主人物铃须以德为宗;

物各自得,所以全成自然之性。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矣,

[[注]]任自然之运动。

[[疽]]

玄远古圣君言无 为 而 治 天 下 也

盖何 为 哉此 引 古 诚 今 成 天 德 之 義 也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

[[注]]无為者 自然 為 君 非 邪 也

[[疽]]

虚通空灵法则于王道,

皆在不用邪僻言耳。

以道观分,而臣道明,

[[注]]

各当其分,则無為位上,有為位下是。

[ [郑衍] ]

夫公卿士庶每有其职,不及吾更知多少。今乃相从百折千回,为非作歹,以乱国法纪。此非所欲,但愿能使民安乐耳。

以道观能,而官治平,

[ [郑衍] ]

官各当其所能治矣。

[ [郑衍] ]

夫官有高卑 能有优劣 能受职则 物 无私 得 是 故 官 理 平 矣

以道泛观,而万物应备,

[ [郑衍] ]

万事皆应 其命 不可强求 寂寂如春水流去 夙夜思索不能尽兼 典籍记载亦难尽述 一切都让予自然发展即是顺应了宇宙的规律和秩序

故曰:通於天地者, 德;

[ [郑衍] ]

万事莫不皆得,则便乎合于时宜处处恰到好处

【题解】

通,是同音异义词,与“融”、“调”含义相近,用来描述东西之间的统一与和谐。在这里,“通”指的是东西之间的协调与融洽,使一切事物都能够得到适当的位置和发展,从而达到一种完美统一的状态。这就是“德”的体现,即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宇宙中的所有事象都是按照某种规律运作着,这些规律本身就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绝对真理或最高价值,也就是孔子的“仁”。

行於萬物者, 道;

【题解】

行,即动、走、移动等意思,用来描述一切事象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运动。而“行”,还有一个深层次含义,就是按照一定的道路或方法前进。在这里,“行”的意义更加深刻,它不是单纯的事态变化,更是按照某种内在的普遍法则进行的事情。这正是“道”的体现,即宇宙间一切事象都遵循的一条基本路线或者根本原因,这条路线或者原因超越了个别的事务,只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抽象概念,它实际上包含了各种具体的事例,因为它是在这个世界上的各种不同形式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普遍模式,可以说它是一个总结性的概括。

上治人者, 事;

【题解】

上,在这里表示的是指导或领导。如果将这一点推向极致,那么这样的领导应该是不做任何事情就能达到的,因为真正有效的地步已经被实现了。不需要再做什么,只需保持这种状态,就足够了。这也是《老子》中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无行动(Wu Wei)”。这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并且不要过度干预或试图改变情况,而应该简单地接受它们当前的情况,并让它们自己发生改变。这是一种非常简洁但又非常深奥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类行为应该尽量少干预,让事情自然发展出最佳结果,不要因为自己的意志力去操纵外部世界。当一个人完全理解并实施这一原则时,他就会感到很快乐,因为他知道他的行为符合宇宙自身运行的情况,没有任何冲突或压力。他不会觉得自己必须为了某些目标努力工作,他只是允许事情按自己的节奏发展,然后享受他们带来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他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他的情感变得更加稳定,对周围环境也有更好的理解能力。他还会发现他能够处理问题,更快地解决冲突,而且这些解决方案通常比那些基于意志力的尝试要更有效率、更持久,也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可。他可能会开始怀疑那些要求个人努力工作的人,他们往往缺乏信任人类本身能力以及生活提供给我们的资源以及机遇,这样他们就需要通过控制其他人的活动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从而减少风险。

因此,当一个人决定采取这样的生活方式时,他将开始感觉到一种新的自由感,以及对于未来没有恐惧或不安。他将学会放手,让生活继续进行,同时享受其中带来的乐趣。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就会逐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值得尊重和珍视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给予充分尊重并被看待作为同伴。一旦你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时候坚持你的立场并不总是必要或者正确。你只需要了解如何使用你的力量来促进积极变化,然后你可以放手,让事件朝着最佳方向发展。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你的情绪更加稳定,你对周围环境也有更多理解能力。你甚至可能开始怀疑那些鼓励竞争和斗争的人,他们往往忽略了合作带来的益处,以及团队精神如何增强集体效率,并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此外,当人们专门针对一些目标努力工作时,他们经常忽略了一些其他潜在的问题,比如他们是否真的想要这些目标,或是否真的认为达到这些目标能够提高他们幸福感呢?答案可能不同,但是如果你选择相信人类本身以及生命提供给我们的资源及其机会,那么你可能会发现拥有满足感比追求成功更重要。”

然而,如果我们把这看作是一种哲学思考,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这样的哲学体系有什么样的后果?

这样的哲学体系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

如果这样的哲学体系确实适用的话,我们该怎样才能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回答第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全面采用这样的哲学体系,我们可能会看到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人们会变得更加放松,因为他们认识到许多事情都会根据自己的节奏发生,而且很多困扰已经消失掉了;

社区关系将成为焦点,因为人们学习共同合作并依赖彼此取得成功;

疲劳和压力减少,因为空闲时间增加并且任务负担减轻;

心灵健康得到改善,由于压力降低情绪管理变得容易起来;

环境影响减少由于人们意识到维护地球资源对于长期福祉至关重要;

冤家变朋友由于共谋共同利益成为主要动机之一;

办公室政治消失,因为空间清晰易懂,没有权力的斗争造成混乱;

回答第二个问题:

虽然这个系统似乎很吸引人,但它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今天的大城市里,大规模生产、高科技设备、大型企业等现代设施已经根植于社会结构中。如果简单采纳这一思想,将导致经济崩溃,以及大量技术创新停止使用。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方法利用技术同时实现效率提升,同时保持人的内心宁静,那么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但这需要巨大的智慧及创新才行。此外,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这样一种系统里,没有激励措施驱动个人努力,所以说这种系统无法持续运行长期时间否则必然导致退化趋势出现。而关于第三个问题,要想把这个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就在于找到那份平衡点:既保证效率,又保证宁静;既保证活跃,又保证休息;既保持独立,又保持合作——所以最后还是回到那句老话:"知足常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