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狡诈难敌善良,机巧不及坦然。过于强硬的主张和表露出的狡猾行为,最终都会像短暂的繁星般瞬间消逝,只有善良和坦诚才是人生处事的长久利器。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决定自己站稳走远的关键因素有两个:首先是能力,第二个是品德。品德成就了我们在人生的基础上稳固,而能力则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但这种能力绝非投机取巧的狡猾手段,而是以品德为基础的真正智慧。
二世之间,在战国时期,鲁国孟孙打猎获得了一只小鹿,就命令秦西巴将鹿装车带回家。然而,当秦西巴正要离开时,他发现母鹿一直追随着车子啼叫,不忍心,就把小鹿归还给了母鹿。孟孙回来后,一见到秦西巴,便要求他归还那只小鹿。秦西巴解释说:“我看到母鹿一直在车后面追赶,我心里无法忍受,所以把小鹿归还给了它。” 孟孙听后大怒,将秦西巴驱逐出境。但没过三个月,又召回秦西巴,让他成为自己的儿子的师傅。
孟孙的大力士问道:“过去您将他治罪赶出去,现在又让他回到做您的儿子的师傅,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孙回答说:“这个人不忍心伤害任何生命,更不会伤害我的孩子。” 人们或许会因为忠诚而失去利益,或许也会因为过度善良而受到欺凌,但请不要怀疑,也不要气馁,因为所有忠诚和善良最终都会惠泽你。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认为曲折才能完满、弯曲才能直立、低洼才能充盈、新旧交替才能更新、少之能得、高超反而困惑。而《道德经》中提到的“曲则全”,即通过适应环境,即便是在不符合规律的情况下,也能免遭危险;“枉则直”,即屈服反而能够得到伸展;“洼则盈”,即低谷反而能够充盈;“敝则新”,即破旧反转新生;“少则得”,即减少却能获得更多;“多则惑”,即增加却陷入困惑。
因此,如果不是争斗,那么世界上的琐事便不会与你争夺。你如果丧失了品行,为争斗所累,那么你的锋芒就会招致灾祸。这就是为什么真正聪明的人总是谦卑地居于人下,他们明白,“我拥有三宝,它们是我珍视之物:慈悲、节俭以及不敢先于天下。”他们以慈爱为宝,以谦卑为荣,以节约为美,因此虽然看似缺乏,却最终拥有一切丰富的人生。
楚庄王胜利凯旋之后,将奖赏给他的臣子孙叔敖,但是孙叔敖坚持只接受一个名字不好听的地方称作寝丘。他选择这样一个似乎吃亏且有些愚蠢的地方,这使人们感到困惑,因为那里贫瘠无用,而且沙石满地,不适合耕种。不过,这看似自食其果的一举动,最终竟然让他的家族享受到了好几代人的安宁。他选择这样的土地,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如此贫瘠,没有人愿意再次分配,所以他的家族可以保持那块土地数百年。
所以,你认为吃亏并不一定真是吃亏,你认为占便宜也不一定真的占到了便宜。《韩非子》中说:“圣人的道路,是去除智慧与技艺。当使用这些东西时,它们就会变得常见。但民众使用它们,其身必遭灾难;君王使用它们,其国家必亡。”
对于我们来说,智慧并非坏事,但许多人误以为自己的浅显见解足以窥探天地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不能察觉这一点,一味用自以为是的手法企图达成目的,那么你的聪明才华将使你的生活充满笑话。而真正聪明的是,不自命聪明,还那些狡诈手段刻意妄为,而持守淳朴善良的心态,这才是一个真正高尚的情操所在。这也是庄子的无为思想所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当你放弃对结果进行控制的时候,你其实就在顺应宇宙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一种内心平静和外界尊重,并最终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而那些试图通过各种策略来改变现实的人,则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从而错失更大的机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简单真挚的情感,与周围的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同时也要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事情,比如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挑战或者家庭中的冲突等等。不断学习如何更加有效率地解决问题,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快乐,是每个人的责任。此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必须基于对人类本性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变化趋势预测能力,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决策过程。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灵活性,使自己能够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事态发展情况,同时保持清晰思考,并从错误中学习,从成功中学到教训。一句话概括这整个哲学观念的话,可以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标签: 中国道教最大的神是谁 、 道家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道德经白话原文 、 品老子之道 、 道家与儒家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