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真人的西江月之谜

紫阳真人张伯端《西江月》词考论

紫阳真人张伯端,一名用诚,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省)人。《张真人本末》《悟真篇记》等文载其事迹大略。所著《悟真篇》“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所推为正宗”。《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27首,含《西江月》词25首,《满庭芳》1首,《解佩令》1首。词中藏道家修持之诀,宋元以来,屡有注解。但言词者以为“词至此亦不幸极矣”,持论殊异。

紫阳的伪作与实录探究

紫阳在送汪复之归小桃源序中指出夏元鼎伪撰了十二首西江月:元鼎,以小武官历事山阳应纯之五帅,伪撰平叔作,其后死于近人尚或识之。这十二首被收入了修真十书本悟真篇,而这些是后来补入的内容,但它们实际上是由翁葆光所著,并非张伯端原创。

这两组西江月来源确实不同。第一组出自较通行的悟真篇(见多种注本)。以紫阳悟真篇注疏为例,13首分两部分,一作“西江月十二首”见于卷七,一部分见于卷八。而第二组则来自翁葆光的伪作——拾遗,即被收入修真的十书中的补充内容。

但仍有疑点,在悟真的序末提及第二组西江月:“及乎篇集既成之后……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不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 首,现在附之一卷。”翁葆光拾遗所载即是禅宗歌颂诗曲杂言,也就是那三十二 首(包括性地颂、无罪福、界唯心、物便心等),似乎可证拾遗所载是张伯端所作。但如果如此,上述结论就不可靠了。

综合来看,《悟真篇拾遗》的存在确实是一次大的误导,这个版本并不属于原创,它们其实都是托名在张伯端的一些后人的作品,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借用一些传统术语和概念,用一种模仿古人的风格来编织出一套新的体系,这样做不仅对历史研究造成了混乱,而且也使得人们难以区分哪些内容真正反映了当时的人物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于炼丹术和修身养性的理解。

从这一角度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其他文化背景下,对待文献资料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总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处理历史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更需要深入到原始资料背后的动机、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去探索,从而获得更为精准和全面的事实认识。这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行其野的一个重要体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