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玄,字静修,号守中子,以唐河南道陈留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称。其生于宣宗大中元年丁卯二月十七日,与懿宗辛巳年间进士出身,因清淡之性与孙思邈、司马承祯等道学思想相契合,遂弃官而游历寻访至真。
经多番周折,他终得入罗浮山曜真洞深造十数年,精研玄理,尽探精奥。后辞师友,再次东游至崂山,与张道冲、郑道坤、李志云、王志诚诸公同心协力,筑茅庐名“三皇庵”,供奉三皇神像,以养真修道为己任。
太清宫自张廉夫创“三官庵”、“三清庵”以来久无变革。李哲玄依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原则,在太清宫西北侧另建殿堂,并完善了整个宫院布局,同时率众修路植树花卉,更整治泉池,使太清宫环境焕然一新。在此地的一株糙叶树,即由他所植,其树龄已达1100余岁,如今枝繁叶茂,为当时所赏识并传颂。
在后唐同光二年的某一年春天,当时的四川有位刘若拙来到崂山,与李哲玄交谈甚亲切,他们之间情谊如初夏的草木般自然而又深厚。此时的李哲玄年已百岁有余,却仍旧以云游者自居,不离不弃于世事尘嚣之外。他以医术救灾,被后周太祖广顺三年癸丑命祈雨,最终降下大雨消除旱灾和瘟疫,被尊称为“神医”。
因其德行被赠予“道化普济真人”,但他却推辞不受,而是返回崂山继续修行。他主持研究的是《太上黄庭内景玉经》,这部经典是洞玄部的重要著作之一。直到柴世宗六年的八月二十日,那位守着一颗慈悲心灵的人才最终飞升,他遗体安葬于太清宫后的那片青山之上,这里如今仍保留着他的墓地。而他在崂山对庙宇建设做出的贡献,是继张廉夫之后第二位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死亡都没有阻挡住那份对于生命意义和对世界的爱意,那个叫做守中子的男人,就像那些永远不会凋谢的大树一样,将自己的存在与世界连接起来,用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方式去感染每一个遇见过他的人的心灵。
标签: 道家和儒家的异同点 、 易经当中最经典的5句话 、 道家求雨咒语口诀 、 道家学派的学说 、 南怀瑾名言名句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