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胭与其后学:关尹、杨来和列子。虽然我们无法详知他们的思想,因为许多原著已佚失,如《关尹子》、《杨朱子》等。但从其他书籍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的学说大致。
甲——关尹
《史记·老子传》记载,老子的出行时,曾向关尹咨询,后者创作了《帕德经》,这可能是承传老聘学说的第一代。然而,《吕氏春秋·不二篇》的描述显示老、关两家的学派,以柔弱为本,而非清晰明确。由于缺乏具体内容,我们只能从《庄子·天下篇》中间接了解到他的思想。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活着就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古代道术中的一个理念,被关尹所接受,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之中。他认为在无形之中就能生存,这种状态如同水一般流动,如同镜面般平静,如同回响般随波逐流。他自称:“在已无居,形物自著。”即使没有实体,也能依附于世间万物。
乙——杨朱
关于杨朱的生平信息有限,但通过《列子》、《庄子》、《韩非子》等书籍,可以窥见他的一些思想。在《列子·黄帝篇》,记载了杨来受老胭教诲的事迹。此外,《苟子》的“十二哲”列表和《列子的周穆王太仲尼力命说符》,还有在孟子的作品中提到的“兼爱尚贤右鬼非命”的评语,都反映了他对墨家学说的批判。
杨朱坚持“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意味着不让外界事务影响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观点常被误解为极端纵欲主义,但实际上,他主张的是一种简朴生活方式,让人免遭世俗干扰和痛苦。在他的看法里,每个人都应该像禽滑法那样,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为了名利而牺牲自己,即便是短暂的幸福也值得珍惜。正因为如此,他否定了儒家所强调的仁义礼智六艺,这些都是人类本性的束缚,而不是真正的人性表现。
至于生死的问题,杨朱认为既然人生的确然短暂且充满痛苦,那么何必过分追求长寿或荣耀?应该顺应自然,不去争取那些虚幻的东西,从而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这种态度源自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即生命是一种独立存在,与自然相融合,而不是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因此不必过分执着于个人的成就或名声。此乃至人之境界,在此境界之内,每个人都能够找到最真实的人生意义。
标签: 道家书籍网站 、 道法自然全景图片 、 道家有生无的思想是什么 、 道教的九字真言 、 道法术器人的四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