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玄道家的创始人物守中如子

李哲玄,字静修,号守中子,以唐河南道陈留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称。其生于宣宗大中元年丁卯二月十七日,与懿宗辛巳年间进士出身,因喜好清淡生活而接受孙思邈、司马承祯等道学思想的影响,弃官漫游寻访至道。历经多番探索,最终进入罗浮山曜真洞深造,研习玄理十数载后,获得师业成就。在昭宗天祐元年的甲子岁次,他东游至崂山,与张道冲、郑道坤、李志云、王志诚等名士相遇并结交,从此在太清宫筑茅庐,即“三皇庵”,供奉三皇神像,以养真修道。

自张廉夫创建“三官庵”和“三清庵”以来,太清宫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布局。李哲玄依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原则,在太清宫西北侧另建殿堂,并进一步完善了整个园区的规划。此外,他主导重修道路栽植绿化,使得太清宫周边环境焕然一新。一株位于三清殿旁的糙叶树,其种植始于李哲玄时代已逾1100年,此树至今枝繁叶茂,是当时所植树木中的奇迹。

在同光二年的公元924年,有名叫刘若拙的四川籍道人来到崂山,与李哲玄产生了深厚的友情。此后,当广顺三年癸丑时期,即公元925年的春季,大旱不雨与瘟疫流行之际,由于他的慈悲救治无数,被誉为“神医”。后周太祖闻讯下诏,让他祈雨,最终成功引来了大雨及消除了瘟疫。这段经历使得他被赠予“道化普济真人”的封号,并拒绝受赠回归崂山继续修炼。

作为洞玄部《太上黄庭内景玉经》的作者之一,他以高超的心灵力量飞升,不久之后便安葬于太清宫后山之阳。他是继张廉夫之后对崂山建筑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第二位伟大的真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