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道教中,关于“斋食”这一主题,有着深刻的内涵。《道德经》云:“斋食者,洁净身心,涤除邪秽。”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这不仅是身体清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纯洁与修养。
王常月祖师亦云:“心不持斋,神性若不能改,则本心不定;本心不定则元神不归,元神不归,真性必不能见矣。”这强调了内在的心灵状态对于整个修行过程的重要性。
道教是一个重生、乐生的宗教,它认为世间之物皆由天地精气所化,如同人类一样,它们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正是因为人类的贪婪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和躯体,从而造下了无边孽障和破坏慈悲之心。素食者便是在戒杀的一个具体表现上。
如《仙道记十败》中提到的“勿食蛇兽等肉”,以及“七为勿食一切肉”。明代养生学家高濂指出:肉食本不是人类应有的习俗,如要养生,要注意诸多禁忌。他还说:“蔬食菜羹,一饱可延年;活烹生割,不忍可延年;为杀勿食,可延年;闻杀勿思,可延年。”
从经济价值来看,素食更有优势,因为我们每天所需营养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对于获取蛋白质可以直接从豆类获得,比起动物来源来的价格便宜得多。而且通过科学补充铁元素和维他命12也能解决缺乏问题。
素食完全能够提供所需营养成分,并预防疾病。《营养圣经》指出谷类食品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 食纤维及维生素,可以满足基本需求。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长期摄取复合碳水化合物的人血浆胆固醇较低,与冠心病发病率降低有关。
从医学角度来看,大量蔬菜含有人类必需糖、脂肪、蛋白质、维 生素及无机盐,对新陈代谢大有益处,而且对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宜,是现代防癌佳品。
最后,我们应当认识到,没有必要将吃素与学道联系起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选择。在家居士身上,这一点尤为重要,只要他们愿意改变饮食习惯,以慈悲之心为导向,那么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目的。真正关键的是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而不是单纯为了外界评价而做出的行为变化。
标签: 无为而无不为通俗 、 道德经节选 、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 对于道家思想的看法 、 得道的人一般都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