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书中云:“斋食者,洁净身心,涤除邪秽。”“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王常月祖师亦言:“心不持斋,神性若不能改,则本心不定;本心不定则元神不归,元神不归,真性必不能见矣。”道教一向重视生、乐的精神,对世间万物抱有平等的看待,它认为人类破坏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因此素食主义成为了对杀生的反思。如《仙道记》所述:“勿食蛇兽等肉,食则令人折算寿,神气不安,慎勿杀生。”
明代养生学家高濂指出:肉类并非人类应有的饮食习惯,如要养生需注意诸多事宜,其中包括节日庆典、祭祀祖先、求取财富等,不可杀生。他还提出了饮食宜忌:“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活烹生割心惨不忍,可以延年;为杀勿食家杀勿食,可以延年;闻杀勿 食见杀勿 食,可以延年。”
一、素养之效众所周知,素食经济上更具优势,因为我们每天所需营养来自植物或间接来源于动物,如果直接从植物获取,那便省钱得多。比如获取蛋白质时,可直接从豆类中获得,而不是从动物身上,这样便省下许多金钱。有人问:如果缺铁怎么办?其实这很简单,只需吃菠菜或豆浆即可补充铁分子,还可以通过科学结晶服用维他命B12来补充。
二、信仰与实践
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十次国际癌症大会报告显示,以素为主的人患癌症率低60%左右,比一般人低。此外,一些专家指出长期吃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大米玉米)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脂水平,从而减少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据传武当山玄门派李诚玉道长,他以淡易饭为主,并认为淡味滋味长,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最终享寿118岁,是建国以来第一位坐化逝世的道人。这说明了经常吃素对身体无害且有益。
三、解决矛盾
对于一些虔诚信徒,他们可能会遇到在家庭生活中选择是否吃素的问题。一位居士曾问我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她担忧如果自己要求家人每天都准备素菜,这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但又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我告诉她,没有必要将吃素与学习联系起来,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慈悲的心态,而不是外表上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贪婪,就不会因为外界的小事而改变自己的决定。
最后,我提醒人们,无论是学术还是宗教,都需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行为体现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