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敏探索民族民间信仰的道家智慧与自然之美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全球化进程的大背景中,我们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关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刻体会到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始终处于和社会其他要素的互动关联中。全球化发展趋势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差异并未消失,而是逐渐融入了一个通用的现代性模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必须遵循同一套现代化路径,因为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制度背景。

中国原有的宗教生态在面临外来宗教进入以及“用理性的原则处理人类事务”的社会发展理念时,将受到冲击。这不仅来自外来宗教直接影响,还来自西方经济制度安排对中国原有宗教文化重新评价的一种间接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宗教、特别是民族民间信仰的地位值得我们关注。

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经济推动、竞争观念普及等因素,使得宗教在民族地区表现出新的趋向,被用作资源(群体诉求)、经济资源(财源)和文化资源(提升民族凝聚力)。因此,研究民族开发中的民间信仰状况尤为重要,其中传统民间信仰正在复苏,并出现了重构现象。

国内外两方面的发展态势显示,即使个人情感活动具有个人化色彩,但作为一种信仰、祭仪规范或组织制度,民间信仰总是与特定的人类群体联系在一起。它不仅作用于个人,更重要的是作用于社会群体,使之具有较强认同感和凝聚力。

我们的研究不是简单地回顾过去,而是在推进中国本土宗教应对现代社会发展变化能力研究。面对现代化冲击,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保持活力,同时参与现代社会发展。此外,对于中国现有的各种宗教,以及少数民族群体传统宗教学习是否存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也尚需进一步探讨。

最后,我们认识到不能将不同文化看成独立实体,也不能单纯看重这些实体之间的差别。相反,我们应该研究区分建立过程,以及这些区分掩盖了哪些相似之处,以及物质符号之间如何相互关联。这对于理解多元神话世界及其价值意义至关重要,从而更好地构建一个尊重多样性的世界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