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盛龙信息来源《太阳》 土家族人从生育、婚嫁、诞辰到丧葬,终身与歌相伴。婚姻是一生中最富有情趣的大事,从恋爱定亲,到喜庆完婚,充满了歌唱。小伙子不会唱歌找不到对象,姑娘家不会唱哭嫁歌被看作愚笨的木脑壳。婚事的每个节拍上都点缀着歌的彩珠,无婚不歌,无歌不婚。 歌为媒 改土归流前,土家族的婚姻比较自由。未婚青年男女在日常生活中结识,自由选择对象,以唱歌、吹木叶表白爱情,“新打木桶靠竹销,山歌搭起五彩桥”。看上了某个姑娘,爱情萌生,对方是否有意?“丢个石头试深浅,唱首山歌试妹心”。歌儿把两颗相爱的心联结起来。甜蜜的初恋,心瓣儿突突剧跳。热恋中,一曲深沉含蓄的恋歌倾吐心声: 紫竹马鞭节节通, 哥妹二人情意浓。 燕子衔泥紧闭口, 蚕儿牵丝在肚中。 情投意合,真心相爱,爱情的美酒在热恋中酿得醇厚浓烈,不在乎: 高山起屋莫怕风, 有心恋郎不怕穷。 二人有了真心意, 冷水泡茶慢慢浓。 改土归流之后,盛行封建包办婚姻,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用歌表达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强烈反对和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坚决追求: 老鸦要叫尽它叫, 风吹大树任它摇。 只要你我情意长, 踩不断的铁板桥。 新社会,新风尚,“心中歌儿吹出口,只用木叶不用媒”,以歌为媒,以感情为基础,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真情、幸福永在。 哭嫁歌喜庆 结婚前的半个多月里,姐妹们每天晚上来陪新嫁娘唱哭嫁歌。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骂媒人、哭上轿,等等。 哭场开,歌声起,凄切缠绵。新娘哭爹娘,诉说离别之情: 我的爹(啊)我的娘(哎), 白果(是)开花(嘛)见得(啦)稀(啊), 我们从此啊—— 寅时相见(嘛)卯时(的)离(啊)。 姑娘是娘身上的肉,儿心连母心,儿行母担忧,母哭撕心肝: 我的儿(哎)我的崽(啊), 风筝(是)放到(嘛)半天(的)云(啦), 脚下(嘛)连到(啦)线一(的)根(啊), 啊崽儿啊—— 我崽(是)连到(嘛)娘的(啦)心(啊)。 母女对哭,姑娘叙说父母养育之恩;母亲叮嘱女儿处世之道,祝愿吉祥如意,“明早轿前封赠你,大吉大利万事顺”。 姊妹们对哭,你一言我一语,难分难舍: 桔子虽好要分瓣, 姊妹相好要分散。 鱼儿不能离开水, 姑娘难舍姊妹们。 接着长篇追述姐妹们在一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清早上山去砍柴, 午后下河去捞虾。 追追打打跑上坡, 嘻嘻哈哈转回家。 灯下呼呼拉鞋底, 说了几多悄悄话。 ………… “哭嫁歌”中有专门的“骂媒人”章节。歌中哭唱道: 板栗开花球对球, 背时媒人想猪头。 媒人婆婆夸海口, 花言巧语吹死牛。 树上鸟儿哄得来, 岩坎猴子耍得走。 骗得我爹点了头, 骗得我妈开了口。 在土家族婚俗生活中,媒人是个可敬可憎、该谢又该骂的角色。媒人一方面是封建婚姻的牵线人;一方面又是玉成百年好合的月下老人。哭嫁歌中骂媒人,习俗使然。在“骂媒人”中,对封建包办婚姻和旧道德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斥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不幸的婚姻。姑娘在这人生转折关头,充满对做姑娘时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留恋,对婚后生活的不可知,对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羁绊约束深感恐惧,以哭嫁为契机,大肆哭诉痛骂。更早可追溯到母系社会结束后父系社会刚建立时,哭嫁表达了女性对母权荣耀过去的眷恋。现实生活中,媒人的作用越来越小了或没有了,新娘唱哭嫁歌也来一段“骂媒人”,歌中多以花木瓜果起兴,骂得左右逢源、丰富多彩,显示新嫁娘能编会唱的聪明才智。 好男好女 土家族地区流行一句俗话:好男不接亲。 接亲,就是为男方家帮忙,去女方家抬花轿接新娘,抬箱、柜、花被、桌椅等嫁奁。天不亮就发轿送亲,一般需住在女家。接亲队伍的男人们从进院遭遇“拦门礼”,到食宿诸多方面,受到女方家种种冷遇和非难。当接亲男儿似有几分下贱,所以说“好男不接亲”。从请媒求婚,到接亲受冷遇,表现出母权的遗风,显示出新嫁娘及女家的尊贵。 接亲队伍几十人,刚到女家场院门口就受阻。朝门口一张大桌拦住,桌上燃着香烛,陈放礼牲。女方内管先生拦门唱歌盘问,盘天盘地,盘来路景况,问婚姻根巴。男方督管先生接酒敬天地祖先,谦和恭敬,施礼求情,有问必答,口若悬河。回答得巧妙利落,方可进门;否则得一个个从桌子下钻进屋。 女方家忙着唱哭嫁歌陪新娘,忙着招待陪送新娘的亲戚朋友,忙着收拾嫁奁,哪顾得上你个迎亲队伍,更是故意将前来抬花轿、嫁奁的热血男儿们冷落在门外,饭凉菜冷随便对付你们一顿,安排歇宿让几个人裹一床被子,有盖的无垫的滚草窠,故意气你。招待热情有“倒上轿”捧男家之嫌,以冷淡男方接亲队伍来显示新娘的尊贵、女家的贵气。青壮男儿年轻气盛,本是为新郎新娘帮忙玉成好事,费时费力,反倒代人受贱,心中气愤,郁结成俗言:好男不接亲! 哪个好男不接亲!尽管有冷遇,受下贱,还得有人去接亲。接亲那天晚上的“找摸米”,其乐融融,有的人由此结识了女方寨上的姑娘,又结良缘,小伙子们还争着去哩。接亲队伍的青年男子中有一个作新郎代表的“摸米”。女方寨上陪嫁的姑娘们找“摸米”,每个人手掌上抹满锅烟灰,往她认为是“摸米”的小伙子脸上抹去。小伙子躲避藏匿,姑娘追赶笑闹,充满情趣。哪个小伙子若是见暗中喜爱的姑娘来抹黑,趋之不及,哪还躲闪!任姑娘抹黑脸,再将脸上的黑灰抹下来反抹到姑娘脸上。男女青年们追扭戏耍,嘻嘻哈哈,笑成一团。围观的男女老少也笑得前仰后合。接亲中找“摸米”,嬉戏中有姻缘,好男儿能不接亲! 一川红杏春意闹 大红花轿摇啊摇,一枝红杏出墙来。大红花被叠放在大红的木箱上,红柜、红桌、红椅,一抬一抬鱼贯而行。杯盘碗碟捆结成八角亭阁造型,高耸在小桌上。接亲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吹吹打打。一川红杏,染红了山路,染红了山岭,映红了河面,彩霞满天。 花轿行进在路上,行人迎面碰上便主动礼让。相传很久以前,土家山寨娶亲的一抬大红花轿迎面碰上县太爷的大轿。兵丁喝令百姓让路。新娘在围幔内送出一语:“县太爷官大一世,我新娘‘官’大一时。”县太爷一想,觉得有理,便回避让路。沿袭下来,就形成一个规矩,不管什么人碰上新娘花轿都要礼让。 山路崎岖,翻坡过沟。轿前的轿夫随时给后面的轿夫通报路况,提醒后面的人注意各种复杂情况。后面的人口里应和,表示知道了,声明协和行为,密切配合。这就是报路协力的“报靠歌”: 甲:前面‘之’字拐,乙:后面摆得开。 ——大转弯,慢慢圆。 ——左边弯弯缺,脚踩半边月。 ——一缺未了,二缺又到。 ——当中包包岩,对着包包来。 ——乱石我不报,自踩又自照。 ——青蓬罩顶,勾腰抬稳。 ——新姑娘啊你莫哭,转过湾湾是你屋。 前呼后应,顺口应和,形象风趣,具有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的润滑功能。 扛蚊帐的小青年轻巧快捷一路小跑,抢在接亲队伍的最前头,提前半个小时到达男方家门口,唱开了“搬帐子歌”。机灵活泼的小伙子从进大门,过中堂,到进耳门,入洞房,一边迈步一边说唱,恭贺“财也进来喜也进”,唱“荣华富贵万年春”,一直唱到将帐子挂上新人床,祝贺新婚家庭和睦欢快,祝愿新婚夫妇吉祥幸福: 引来凤凰栖梧桐, 园中牡丹配芙蓉。 鸾凤和鸣情意长, 和睦欢快满堂红。 我有 婚礼喜庆热闹。堂屋里,通红的烛光映着大红对联,照着一张张喜庆的笑脸。舅家为新郎披红绫绶带,唱“披红歌”;给新娘头上插花,唱“插花歌”,祈愿美好,祝福地久天长。 两位歌师主持告祖仪式。新郎新娘面对正堂神龛“九天司命太乙府君天地国亲师位”,叩首祭拜,再拜父母,互拜行礼。两位歌师声调高亢,唱“告祖歌”、喜庆调,拉长调以波浪颤音吟唱: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从这里,既可见《楚辞.九歌》中描绘的沅湘间少数民族巫觋文化的古老遗风,又可闻《诗经》古调的悠远长吟,显示出民族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洞房花烛夜。闹新房,三天不分大小,越闹越发,人财两旺。青年男女开新郎新娘的玩笑,索要板栗、葵花、糖果之类,讲“葵花籽尖尖,板栗圆圆”四言八句;要新郎新娘点烟倒茶,唱“九天仙女下凡采茶,炒茶香过九湾十坝”,数说茶叶根古。 新房外间,是专门安排的歌场。八方亲朋歌友相聚,你唱我接,歌如潮水,此起彼伏。年长者论世道,深情祝福。年轻人在歌中结识朋友,播下爱情的种子。歌手们迷恋歌场,忘情于融融深情中,“我有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