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时期,道教兴起并迅速传播到朝廷和民间,其养生术主要是指炼丹——内丹和外丹。东汉中后期,中国道教史上出现了一部重要的炼养丹书《周易参同契》。它是总结了前人的养炼术,并有作者独特的见解,对后世影响很大。作为一部完整的学术体系,它与中医的脉学、针灸、气功、五运六气学说等直接有关;又因为有很多科技上的发明创造是拟人的,所以涉及到中国历史上发明创造的许多方面,如火药、罗盘、炼金术、本草、数论、二进位制数学、珠算、天文历数等,因此,《周易参同契》一书在中国技学技术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魏伯阳(?—?),字云牙子,以字行于世,是《周易参同契》的著作人。他关于籍贯的问题,在正史中没有记载,而后世书中的错误称他为“会稽上虞人”。然而,从他写的一些文字来看,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在《五相类》一文中,他提到了自己出身郐国鄙夫幽谷朽生,这意味着他出身于古郐国的人物,并非会稽人。
郐国原为西周初年的封国,至春秋时被郑武公所灭,将其地并入郑国。古郐国都城至今尚存,在河南密县东35公里的大樊庄东北,溱水东岸的故城角寨子村。这片土地曾经文化相当发达,《诗经》里有十五“国风”,其中就有“郐风”四首。在这片土地上,一位普通的人物魏翱,以字行于世,即魏伯阳,用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身份和志趣。
他的姓名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法:“委时去害,依托丘山,循游寥廓,与鬼为邻。”这里,“委”与“鬼”相合为“魏”,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通过其他隐语署名手法,更彻底地抒发了作者出世的心态:抛离红尘,就能避免灾难祸害,寄迹名山大川,随心所欲地在天地间悠游,与仙人结为邻居,那么自己也飘然欲仙了。
魏伯阳生活在东汉大兴谶纬之风的京畿之地,又是黄老道从东汉宫廷信仰转入民间信仰的特殊历史时期。大约从汉安帝到汉桓帝(公元107——167年)这一时期及其前后。他不愿做官,却酷爱道术,有求师问道之心。据说,他曾云游到长白山遇到了真人,被授予合炼神丹秘诀,并得到了《龙虎经》潜行钻研,最终修成内外两路神仙境界。
他的内丹基本程序,有四个阶段和四层境界:第一阶段筑基,就是对身体机能进行修复补益达到精足气满神旺三全境界;第二阶段小周天就是以意领气运行体内,使阴阳互会真人至妙;第三阶段大周天主要是在内部视元气弥漫于中丹田下达到十月养胎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第四阶段最高境界即炼神还虚要求耳目口三室闭塞勿发通这是最终回归自然状态的一个过程。
这些深奥而又具体的情节,是如何将一种哲学思想转化为了实际行动,以及这种行动背后的智慧,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直把他当作代表人物,因为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一种生活态度,也展现了一种追求永恒生命力的渴望,为人类精神世界增添了一份光芒。
标签: 道的三层含义 、 九字真言普通人可以念吗 、 九字真言感应经历 、 道家代表人物 、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