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道法自然道教养生学在社会发展史中的五个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

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这一阶段奠定了道教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并得以广泛实践。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他们的学术思想是道教养生学的理论基础。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都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

秦汉时期

此阶段,各种养生之术俱已成型,尤以守一、内丹、房中术、符箓最为系统。在西汉初期,黄帝将医学、哲学、卜辞等引入其中,使得黄帝成为真正创始人,被称作“黄老之术”。秦汉时期出现了方士们将黄老之学与神仙术结合形成具有宗教色彩的黄老道,如宣称“养神保真”能长生不死。

三国至唐末

这一阶段形成顾四时调情志节饮食宜小劳慎房事行气吐纳等几个方面的大量养生理论和实践,如葛洪提出了胎息法并详述其要领,对炼丹有重要贡献;陶弘景辑录大量文献成《养性延命原》;隋朝练气继承两晋南北朝练气成就,但也有外丹与内丹混用的情况致使服食外丹者多有毙命。

宋元明清

这一阶段逐渐归于内丹,一路上形成南宗北宗两派各具特色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如宋代王玄览著《玄珠录》,明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晚年开始关注修身保健;吕洞宾主张习练内气补阳为法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从伏羲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健康长寿有一套完整而系统化的地理观念,即追求人的生命力达到最佳状态,以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规律。这正体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生命力的尊重和追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