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处一:全真道嵛山派祖师,道家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王处一(公元1142-1217),号玉阳子,是宁海(今山东牟平)人。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师事王重阳,长期隐居昆嵛山烟霞洞,炼形九年,被人称为“铁脚先生”。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有其身影,他是“全真七子”之一。
幼年的王处一曾气绝仆地,但最终醒来,对死生之说有了深刻的理解。一天,他在山中遇见一个老翁,这位老翁自称玄庭宫主,并预言他将扬名四海并成为道教宗主。随后,王处一语言放旷,不同凡响,他的举止颠狂,即使严冬依然单衣,有人认为他得了失心病。
弱冠之年,有人提亲,但他笑而不应,其母亲也不勉强他。世宗大定八年二月中,他在范明叔家的遇仙亭见到王重阳祖师,并被重阳知晓他的潜质,便答应他的拜师请求。随后,与徒弟一起隐居铁查山云光洞。
九年四月,当时的徒弟丹阳等几个人准备回归宁海,临行时重阳赠诗给他们,其中包括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当下的指导。在这之后,丹阳从文登将要回归宁海,他们取道龙泉,在临行前再次会合。
二十二岁那秋,在宁海居住期间,一位名叫丹杨的高僧从关中来访。他告诉王处一:“我得道多时,你却还未入门。”这种话让王处一感到很是不解。但丹杨坚持己见,最终两人成了好友。
二十七岁那秋,被金世宗遗使召至朝廷。当时有人嫉妒他,就买通了中使,说他不是得道之人,可用鸩酒试之。这时候的处理方式非常冷静,让徒弟凿池灌水,然后自己饮下鸩酒,没有因此死亡,但是须发尽枯不能戴云冠。这场事件证明了他的修为和品格,使世宗嘉许并请他出山侍亲。
二十八岁那春,又被召见询问养生治国之道。他回答:“保精养神、恭己无为。”最后建修真观,并由世宗赐金书篆匾额。在此之后,又参与万春节醮事,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辞去职务返回家乡。此后又一次被征召,看待政局和边境事宜,都给出了正确的建议,但始终保持谦逊态度,不愿意显露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泰和三年(1203)癸亥,他在亳州太清宫两次主理普天醮事,为戒度千余人的法坛提供指导。在一次醮仪上,当太上老君现于云间面赭如日,而正值皇帝问候,这个瞬间被记载成诗:“圣感传宣出洞天,金门演教尘无边。”
到了晚年的王处一,以体玄大师著称,其母也以玄靖散人闻名,她曾经求归山静养,也得到章宗遗赠丰厚。当她去世的时候,那一年是泰和七年的丙子(1216),她的逝世引起异香馥郁、管弦清雅等奇迹。而就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不久,他已经开始预示着即将仙化的事实,如对孛术鲁公的话语,“我以前只听说过神仙名字,从遇到你开始,每次祈祷必然得到恩泽,每个遭遇都能准确预知。”
最后,在元代至元六年(1269),他的遗容乃敕赐“玉阳城玄广度真人”,至大三年加封“玉阳城玄广慈普度真君”。
整个过程中的许多事情都反映出 王处 一 的性格特点,比如内敛且谦逊、既有超自然力量又能表现出极高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于修行道路上的坚持与探索。不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在实际生活中的互动,无论是作为导师还是朋友或敌手,都留下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与故事。这些情节构成了一个关于一个时代及其代表人物的一幅生动图景,让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时代的人物了解那个时代的心灵状态以及文化背景。
标签: 行稳致远 、 大道之行 、 道家的三部经书 、 道家古籍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