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老子道德经启示我们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
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建立节约型社会还需要大力培养节约文化。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道教作为中国古代宗教之一,以其倡导朴素生活为特点,为我们的节约行动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老子》中的“三宝”,第二宝即是节俭。老子认为,“俭故能广”,坚持节俭可以使人生更加宽裕;国家也能因此而富强。如果“舍其俭且广”,则不会有好结果。他批评当时过度奢侈生活的人们,如同强盗头目,宫殿华丽、百姓贫困,这些都体现了他对奢侈浪费深恶痛绝的情绪。
各种奢侈浪费往往源于人们追求享受和放纵。老子的养生思想与少私寡欲相结合,将做人之道与养生之道融合,使人们认识到过度享乐会损害身体健康。老子主张去除过分贪求和奢华,提倡简单朴素的生活态度。
知足常乐,是一种重要的心态。在《庄子·逍遥游》中,有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说明人的消费应该以满足基本需要为目标,不应超出此限。
在实践中,全真派等各个派别更要求修行者过一种禁欲主义的生活,把物质需求抑制到最低水平。马钰说:“不厌贫,贫乃养生之本。”丘处机则建议家居修士饮食宜依分,不可太过。而对于富有的人,也要适度,不宜太奢华。
全真祖师们虽然不能直接效仿,但少私寡欲、适度消费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选择。为了缓解资源有限与人口无穷之间矛盾,我们必须在谋取利益时有所控制。在崇尚节俭为荣、攀比奢华为耻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改变生活方式,以崇尚简洁自然为荣,以物质竞争为耻。
人类价值实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生的意义问题。在占有多寓来衡量身份的地位社会里,大部分人的消费并非为了真正需求,而是为了存在感和显示能力,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关键是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此外,由于所有生命共同源自“道”,所以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对待地球如同自己的一员,与天地共存共息,因此保护自然资源也是不可推卸责任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每一次资源浪费,无论多小,都是一种罪行,因为它破坏了宇宙万物间平衡关系,并可能威胁自身存续。此外,还需认识到世界上的万物齐备才算得上富裕,如果失去了其他生物,那么人类是否能够独自存活成谜,这正说明了保护环境和维护生命质量至关重要。(作者单位:中国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