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不为有为而必注南华真经深度解析第六卷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 鲁有兀者王驸,以《德充符》为篇首。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常季问於仲尼曰:王驸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故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是何人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我直后而未往耳。我将以为师,而况不若我者乎?请益服膺,固其宜矣。

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也将不与之一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与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 也;自其同者视之,则万物皆一 也。因天下以明天下,不日我非也不日彼是,所以能乘变任化、迎物而不折。

夫若然者,又不知耳目所宜,无美无恶,则无不安,有安则忘安,为道德和游,将放心于道德境界,使荡然无不得,当旷然而适焉。此乃混同万物,不知耳目所宜,因至道和游,将放心于至道境界,使荡然无不得,当旷然而适焉。此乃得真常心,不殊俗世,以聚众使来归,此乃受命于地,如松相独在冬夏青青,此乃受命于天,如舜独正。在此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对“南华真经注疏卷六”的深度解析,即通过对古文的理解和重新编排,以及增加一些吸引人的描写手段,使原有的信息更加深刻和富有感染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