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探索茱萸与菊花的文化象征,揭秘冬至寓意的深远意义。茱萸作为重阳节的标志之一,被誉为“辟邪翁”,而菊花则以“延寿客”闻名。茱萸不仅是一种可用于中药的果实,而且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其果实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古人相信佩戴茱萸能够驱邪避灾,而在唐代,人们将茱萸插在头上或佩带于臂膀,以此来消除厄运。在清代,则有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的习俗,以解除凶兆并招来吉祥。此外,宋代还流行用彩缯剪成茱萸和菊花形状进行相赠佩带。
重阳节中的茱萸风俗,与端午节中的雄黄和菖蒲类似,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防虫和除蛀。这是因为重阳节前的天气容易霉变衣物,同时桂花盛开时期也需要防虫,因此民间称之为“桂花蒸”。然而,从宋元以后,佩戴茱萄的情景逐渐减少,这可能是由于人们生活状态改善后,对长生延寿的期盼越来越强,使得“延寿客”(菊花)的地位超过了“辟邪翁”(茱萄)。
标签: 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 、 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 道德经是道教的吗 、 无欲则刚的出处是哪里 、 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