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婚俗独特:筷子交换代替天地拜礼
蒙古族的筷子舞在喜庆的婚礼上非常流行,新郎、新娘和宾客们手持一束筷子,有节奏地敲打肩、手、腰、脚,同时旋转或下蹲,两肩和腰随之扭动,这种节奏明快的舞蹈充满了婚礼的喜庆氛围。
在中国北方农村,还有一种风俗是每当新婚之夜闹洞房时,将筷子从窗外向新房里扔,以示吉祥如意,希望早生贵子。
蒙古族订婚送礼多样化
如果一个年轻人看上了某个姑娘,在订婚前,他要托媒人带着象征和谐、甜蜜、旺盛的白糖、茶叶等物品,用一块白手巾包着去撮合,如果女方收下,婚事便可以进行。随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带着哈达(蒙古族传统帽)、奶酒等物品求婚,一般要进行数次才能定下来。女方收下订婚礼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将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那么这件婚事就确定下来。当接近结 婚期,男方要给女方送一次礼,一般是煮整羊一只,还有酒、茶和哈达。女 方对送礼者热情招待,并且双方祝酒,对歌庆贺。
新郎受掰羊脖考验
到达新娘家后,总会被当作上宾热情招待大家一起吃喝唱跳好不热闹。在宴席离开后悄悄领着新郎来到新娘房间里。待他们俩在客位上坐下以后,就端上来一个煮熟了的羊脖子的招待并请新郎把羊脖子从中间掰断,以试探他的力气大小。如果事先有人指点他,他就会识破其中奥妙取出柳棍或铁棍很容易地将羊脖子掰断。而有的 新郎则不识其中秘密,因而费尽力气弄得满头大汗,被陪娘们趁机用辛辣刻薄但不怀恶意的话挖苦取笑。
青海是蒙古族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大约于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有88829人占全省总人口1.71%主要分布在海西州德令哈格尔木市都兰乌兰县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北州祁连海晏门源部分地区;民族自治地方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青海 蒙 古语属 蒙 古语卫拉特 方言同以正蓝旗为代表察哈尔语音为标准 蒙 古语相比较基本一致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文字使用“胡图木” 蒙 古文即同内モン 俄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等省区 的 蒙 古族 使用 同 一 文字 主 要 从 事 畜牧业 生产 逐水草而牧 经营绵羊山 羊马 牦牛 骆驼 等 居住园型毡帐“ 蒙 古包” 冬暖夏凉 便于移动 和 抵御 烈日风寒 部分 在 小 块 农业 区 和 东部农业区 从 事 农业 生产 居住庄廓院式土木结构房屋 其服饰由于长期与藏汉交错居住因而形成既不同于藏族又有别于内モン 俄 内 孝 宗 界 的 特 色 男 女冬季均穿 “ 德吾日”(长皮袍) 多用绒布做衣面 夏秋季则穿 “ 拉吾谢格”(夹袍) 节日或做客穿 “ 吾齐”,(羔皮长袍 以 绸缎 或 平绒 做 面 镶 水獭皮边 或 彩色氆氇镶边)均系丝绸腰带 饮茯茶 是 蒙 古族 群众 必不可少 的 生活习惯 青 海 Mongol 能歌善舞 豪爽好客 喜摔跤 信仰佛教 普遍崇奉 藏传佛教 格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