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村落中的翠绿巨龙

福建客家土楼,源远流长,从宋元时期开始萌芽。经过明代早、中期的精心培育,到了明末、清代,它们逐渐成熟,并在数百年里持续发扬光大。

这些山区大型夯土民居,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身边,这些生土建筑仿佛有生命,每一次风吹雨打,都似乎在诉说着它们千年的故事。

11月14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了一部名为《智在匠心》的纪录片,那里的主人公徐松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是在他的祖国中长大的,也与这座古老的村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使得徐松生对这些古色古香的房屋充满了敬畏和热爱。当他14岁跟随父亲学习那些复杂而又神秘的手艺时,他才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工种背后所蕴含的心血和汗水。打地基、搭架子、砌墙壁……每一步都需要细致且耐心,一点也不容易。

2007年,“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2008年,中国“福建土楼”更是荣获了《世界遗产名录》的殊荣。这不仅是对这一传统手艺的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责任,让世人认识到保护这种地方特色民居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如今,在头发花白但精神依旧的徐松生眼中,那些曾经让他童年的梦想闪耀的地方依然保持着它那纯真的面貌。他仍然坚守在修缮第一线,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那个守护者,用自己的双手去保留着历史,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着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