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反复绘制茱萸与菊花簪饰
在中秋节的氛围下,人们对重阳节的一些习俗有了新的理解。茱萸作为重阳节的重要标志,被称为“茱萸节”,而菊花则以其延寿之意被誉为“延寿客”。佩戴茱萸和菊花不仅是一种文化展示,也是人们追求长生与健康的象征。
茱萸是一种具有多重功效的果实,不仅可以食用,还可用于中药。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尤其受到青睐,因其质量优良,又名吴茱萸或艾子。在古代,人们认为佩带茱萼能够辟邪去灾,因此在唐代,这种习俗非常盛行。除了佩带,还有将茱萼置于香袋内,或插于头上,是妇女、儿童常见的装饰之一。
然而,在宋元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未来生活给予更多期盼,对抗现实困难的情况日益减少,这使得避邪消灾的情感逐渐淡化,而追求长生与延寿的情感越发强烈。这也导致了“延寿客”(菊花)的影响力超越了“避邪翁”(茱萼)。
除了佩戴外,头戴菊花也是中秋节的一大特色。这一风俗自唐代已有记载,并且历经数百年一直流传至清代。在那时,北京地区的人们还会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此来解除凶秽、招吉祥。而将彩缯剪成形似 茱 萨 或 菊 花 的 彩色布料来相赠,也是宋代流行的一种方式。
总结来说,重阳节上的这些习俗,其核心目的并非单纯为了避邪消灾,而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一种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对健康长寿生活态度的追求。
标签: 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致若水 、 道教九字真言图 、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 道教入门先读哪一本 、 无心则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