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土楼,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它产生于宋元时期,并在明代早、中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明末、清代,它逐渐成熟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所谓“百年的砖,千年的土”,生土建筑不仅是会呼吸的房子,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在11月14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了纪录片《智在匠心》,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以及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松生的故事。
徐松生从小就在这些古老而又坚固的墙壁中长大,他与土楼结下了一生之缘。他14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学习客家土楼的营造技艺,从打地基到搭架子,再到砌墙和瓦屋面,每一个工序都需要精细和耐心。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炼,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手艺。
2007年,“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一名掌握了这些技艺的人类资源,徐松生说:“务实是我们的格言,勤奋是我们的本质。”他用毕生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修缮和保护这些古老建筑,让它们焕发出原有的面貌与生命力。
如今,在头发花白但精神依旧的徐松生仍然在继续着他与这些建筑的情缘,他坚守在修缮第一线,为保留这一部分中国历史而努力。他对待每一块泥巴,每一根木材,都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珍惜,因为他知道,无论何时,只要有这样的手工匠人,就能确保这些宝贵文物能够流传下去,让后人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他们祖先留下的温暖。
标签: 注定入道教的女人 、 九字真言手印 、 自然的五种意思 、 易经中最吉利的名字 、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