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龙抬头广东陆河端午习俗盛开

源远流长的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的屈原大夫,面如此算来,此节已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了。陆河人称端午节为“过节”或“五月节”,它是陆河人的一个大节。五月节的时候,农历年大概过了三分之一。中秋节则大概是三分之二,也是一个大节。这两个節和春節是中华三大傳統節日,它們剛好將一年(農曆年)分成三段。

陸河人過端午節,除了在門口插艾草和洗午時水之外,还有一些習俗。傳說,因為要讓魚兒們不毀壞屈原大夫的遺體,所以古人發明了裹粽子,並把其投入江水之中,以此引開魚兒。此後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傳統過五月節形式,大致就體現在這個裹粽子上。而正因為如此,這一天才會被人们戲稱為“粽子節”。

然而,“五月節”是否一定意味著裹粽子的製作呢?陸河人的回答是一定的。“不!”因為陸河人雖然也吃“粽”,但這個“粽”卻不是用“裹”,而是用一個特殊的方法——炊制出來(客家話中的炊,一種蒸食)。這種炊制出的「 粽」,叫做「 粄」(米制食品),也有灰水糕的一般。但它們完全不同於常見的糯米包。

灰水糕製作方法:

在五月前一個星期到半個月左右,由主婦們從山里砍取布荆樹枝——一种带有淡淡香味的小灌木。在此之前,她们会先将这些树枝晒干,然后烧成地灰,将这地灰滤出黄色液体,即所謂的地灰水。

主婦們通常是在五一前幾天開始進行「炊」。制作方式如下:首先,用糯米粉加上早前的滾好的布荆灰水,将其與成稀稠狀品浓缩后放入平底锅中慢火煮熟即可成為美味的「 粄」。在与米粉混合时,要恰到好处地加入布荆灰水,因为如果少了一点,就没有风味;如果太多,则苦涩难以入口。这一点需要精确度,比计量工具还要精准,这正是在考验主妇们技艺高低的时候。

等到完成后的產品冷却之后,便可以食用了。一般来说,上好的陸河風情糯米包都是橙黃色的,有柔和香氣,用白糖或紅糖一起享受更佳。它们柔韌耐嚼,不易切割,只能使用丝线慢慢拗断。一小块一小块地品尝,每一口都充满生香,让人回味无穷。此外,它们还有清热解毒、保健养生的功效,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美食。

除了吃这种特有的甜點外,陆河还有一些独特的情谊,如关于走黄巢而起的"做朝"与"做昼"争辩。这场争论源自唐朝末年,当时由黄巢领导的一次农民起义导致战乱,而许多客家的祖先为了躲避这一系列战乱,一路南迁,最终定居于广东省内。这也是陆河作为客家核心区域的一个重要部分所具有的地方文化遗产之一。

至於當天是否應該以早餐或晚餐为重心,這就是著名的兩种不同的觀點:“做朝”的族群認為以早餐为重,而他們認為其他族群則對抗性強,“做昼”的族群則相反,他们認為以晚餐为重。而這兩種習慣一直沿襲至今,每個人都持續自己的信仰並指責对方,但每方都有道理,因此爭論一直存在直至今日。

總結而言,在廣東省陸海縣慶祝端午祭的人們保持著自己獨特的地域特色,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口遷移,使得很多傳統活動逐漸失去吸引力,大多數居民已經不再自己製作糯米包,而且也不再區分是否應該慶祝或者忽略掉整個活動,全年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平凡,没有对庆典感到期待和激动,只是一种淡然态度来看待每个庆祝活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