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生活特点春意绕村民俗记忆苏醒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唤醒沉睡的客家民俗记忆。客家文化以其古朴而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人尚礼义,重文教,保留了中原先辈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处世观念,造就了浓郁的客家民俗。

在稻作生产方面,客家有着许多关于稻作传统习俗,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稻作民俗体系。从播种开始,有“挂田钱”、“祭秧田”仪式;到插秧时,又有“开秧门”、“关秧门”之俗。农历六月的时候,他们要纷纷“食新”、“吃新”、“尝新”,感恩收获后,还要摆“洗禾镰酒”,全家欢宴庆祝丰收。

挂纸钱是一种祈求丰收和安康的心愿。在削好的竹竿上粘糊纸钱,再挂在秧田中间,这是对土地神的一种祭奠,以保丰收。此外,还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说的是一位姑娘叫做秧妹,因为她的美丽和智慧,被封为护秧神,她手里握着最后一棵茁壮成长的小麦苗离开人世,最终成为保护庄稼生长的神灵。

开秧门也是一个重要仪式,从长青树上取一根树枝插入田塍,以求土地神、禾官菩萨保佑,让禾苗长得像长青树一样茂盛茁壮。种谷转青后,还要做“秧青粿”,供奉禾官菩萨,用五指插一下田埂,以防野兽或鸟雀之害。

赣南地区还有一个节日叫做“食新节”,一般在农历六月十五日举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不仅仅是为了品尝新产出的水果,更是一次邻里乡党互相帮衬的大型聚会。在这个节日里,每个家庭都会准备各种美味佳肴,如茄子、辣椒、南瓜丝瓜等,并且会冠以龙字,如水饺叫龙耳;春饼叫龙鳞等。这不仅仅是一场饮食盛宴,更是一个表达好运和祝福的声音。当年遇到了洪涝灾害,但由于他们热情好客,上天最终保佑他们每年都能有好收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