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指着壁虎卡片,认真地教孙子说:“孙子,你要记住,这里的‘壁’就是蛇的意思。跟我一起读:壁~蛇~里~”。
接着,阿公拿出肥皂卡片,说:“这叫‘番碱’,平时我们用来洗身子的东西。”他指着苍蝇卡片补充说,“这个叫乌蝇,是一种害虫。”
然后,他指着蚯蚓卡片解释道:“这里的‘蝖公’是我们的爷爷常用的东西,用来钓鱼。”当提到钥匙时,他用锁匙开门示范,并教孙子念“锁匙”。
接下来,阿公展示螃蟹卡片告诉孙子:“这是唠海,也就是海中的食物好多膏噶。”而膝盖则被称作“膝头”,让孙子跟随念音。
三轮车和勺子的发音也被一一教授给予了正确的客家话发音。兴宁阿婆则带领孙子学习更多词汇,如“锁屎”、“王擦”、“扫把”、“圆笔”、“掌牛”、“沃头”等,每个词汇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和含义。
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不仅传授了客家话,还保留下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如对语言、工具甚至是动植物名称的尊重。这一切都是优秀客家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从小就能将这些传承下去,那绝对是一件好事。
标签: 道德经里说德行的句子 、 道家思想对宋瓷的影响有哪些 、 程序法的范畴是什么 、 道家的起源和发展 、 道家思想的基本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