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民间龙戏节探索中国12大传统节日之美在自然中的绽放

在我所处的江苏昆山古镇,存在着一场独特的民间龙戏节。这个节日源远流长,始于民国初年,由当地居民共同商议设立。据《昆山市志》记载,这个节日起源于1917年,当时周庄西中街发生了一场大火,导致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为了防范此类灾难再次发生,当地居民决定成立“水消会”,并购置新的灭火设备。

随后,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日被定为“龙戏节”。这一天,全镇将举行一次大型的救火演习。在这次活动中,每支救火队都要在市中心集合,然后抬着装有水的巨大的木制龙头通过街道,最终到达南河滩。在那里,他们将进行一个关于谁能最快吐出水来的比赛,以此来确定优胜者。

五月廿三、廿四两天,将在城隍庙前的大戏台上表彰这些英雄们,并举办两场免费观看“龙戏”的表演。这两个晚上,因为票房收入丰厚,“水消会”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这段时间内,从四乡八镇汇集过来的百姓众多,使得整个地区热闹非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切表演中,有一项规定,即不得穿红色袍饰,而必须穿绿色,因为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火,而绿色则象征着水。此外,还有一条禁令,即不允许上演与火有关的情景,如“连营相烧”等剧目,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避讳。不过,无论如何,“龙戏”的高潮部分——即跳加官——总是让观众印象深刻。当时,“天官”赐福时,不仅不能穿红袍,而且还要改穿绿袍,以示尊重自然界中的平衡和谐原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