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的“年”是从农历腊月廿四夜“送灶”开始,一直延伸到新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即元宵节)结束,乃是世界上时间跨度最长的节日,而元宵节又把“年”的气氛推向一个最。元宵节重在一个“闹”字,俗称“闹元宵”,是中国的“狂欢节”。《昆新两县合志》:“上元节,鸣金达旦,曰闹元宵。”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灯会,所以民间又叫“灯節”。《昆新两县合志》:“上月十八日收灯。”就是要至正月十八收灯。 元宵夜的昆山街头灯火辉煌如繁星落地,舞龙舞狮踩高跷荡湖船还有江南丝竹活跃于大街小巷,小孩子则拖着兔子灯、提着鸟兽灯四处奔跑嬉闹,通宵达旦热闹非凡。到城隍庙看灯是昆山特有的习俗。据地方志记载:原来山前老城隍庙里有一盏特大的琉璃灯,称为“大珠燈”,直径五尺,大厅一周围有大小明珠串联,如同璀璨流苏。此燈平时吊在大殿梁上,每逢腊月廿四放下来让群众近距离观赏,为居民所珍爱。
清代昆山元宵節有儿童扮演戏文里的角色追着纸燈团团转,被称作走马燈,这项传统活动因其奢华被淘汰后,现在我们还能见到的便是一种更简单却同样迷人的六面绘画戏曲或传奇人物的小纸燈,它们利用蜡烛产生热气使得内置的小风车自动旋转,让人不禁回味那份往事。
据老一辈回忆,在城区南街上的木匠公所中,有些成员身强力壮,他们精湛技艺操控龙形蜡烛,不论何种翻腾,都不会熄灭,因此被誉为老龍,其名远扬各乡镇常请他们表演或比赛。而《昆新两县合志》也记载了乡下社庙中的桥塔和塔灯盛况,使得整个地区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此外,在正仪镇小港虹桥与太平桥边,每当初九日夜晚,就会竖起高高柱子,上搭八角形光亮多彩之塔照耀天空,与云端相连,看去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水晶宫,是人们期待与祝福的一刻。在这个特别之夜,我们还可以看到妇女们穿行三座古老桥梁——虹桥、太平桥和东门桥,以此消病防灾、招吉避凶。这一习俗虽然在现代生活中逐渐淡出,但它留给我们的仍然是一段美好的历史足迹,并激励我们继续传承文化遗产。
最后,无论是在巴城寺燃烧香火祈求丰年好运,或是在家庭聚集享用白糖圆子(即今日宁波汤圆)以及各种馄饨等美食,或是在张浦、千籁湖及其他乡村区域共同品尝扬糊涂(一种米粉羹),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特殊时期带来的喜悦与温暖。而且,还有许多人参与打造和解答谜题,即著名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打燈谜,这样的活动不仅增添了庆祝氛围,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并理解中华文化底蕴。
标签: 无为而无以为 无为而无不为 、 道教的九字真言手势图 、 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 道家思想 、 繁在人心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