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墨香与花影江城子密州出猎简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有“诗仙”之称,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苏轼的诗词多姿多彩,有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首七律。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狩猎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生动的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夜来风雨声里饮,京口北固亭青石道,

round 凤凰台上月下,更与十九弟登乐游园。

醉卧花笺裙角间,不觉朝曦露妆点。

翠帐横空白芙蓉,不及王孟千古韵。

公私千结何处解?只恐天涯难寻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密州出猎归去客,黄昏独坐西楼头,

遥望门前梅明月,却见旧池塘鱼戏波。

故园无限思念处,便向窗边挂绿叶,

更想金陵柳丝细,与谁共度岁月悠悠?

且将酒逢知己饮,每逢佳节倍思亲。

不问鱼米增减赋,但愿长相守。

这首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情感色彩:

第一段描写的是作者春风得意的心情,以及他观看长安繁华景象的一幕,这里的“马蹄疾”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快乐心情,“长安花”则寓示了繁华昌盛。但同时,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夜晚可能带来的变化。

第二段转入夜晚,在京口北固亭中饮酒赏月,这里有几句关于与朋友共度良辰美 Moment 的描述,比如“十九弟”,这是指苏辙兄弟,“乐游园”,则暗示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不过,此刻已经开始感到一种失落之感,因为即使是在欢宴之中,也无法摆脱离别之苦:“醉卧花笺裙角间,不觉朝曦露妆点。”这里体现出了一个转折,即从欢快到忧伤,从外界光鲜亮丽到内心世界深沉复杂。

第三段是回到了密州,而现在是在黄昏独坐西楼上的状态,他想起往昔的事业而有些沮丧:“公私千结何处解?”但最终还是以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结束:“只恐天涯难寻君。”这里体现了一个主题,即尽管身处异乡,但依然保持着对故土、朋友以及往事未完的情怀。

第四段则是更加平静下来,对过去的事情做一些总结,并且展望未来,最终决定把一切留给时间去处理,而不是让它成为自己的烦恼。“不问鱼米增减赋,但愿长相守。”这里表达的是一种超越物质世界对于精神追求的坚持,即便面临经济困难也不放弃爱情中的忠诚与坚守。这样的感情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质,它超越时代,可以被后人所理解并欣赏。

总而言之,《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篇充满个人喜怒哀乐,又融合历史文化元素的大型散文体作品。这部作品展示了一种超越空间时间限制的人类共同语言——美好生活和真挚感情。而这种语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触动人们的心灵,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生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