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仙大师道教人物形象在社会中的展示

王理仙(1913-1995),吉林省怀德县人。他的父母早逝,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年轻时曾经在私塾读过六年书。哥哥成家后,便不再与弟妹们一起生活,王理仙把妹妹拉扯大后,没有心情娶妻生子过平凡的生活,因此他决定出家。在怀德无量宫,他开始了他的修行之路。

王理仙师从赵至善,师爷是王明露,在无量宫一住就是八年。在1943年的某个时候,沈阳太清宫金诚泽方丈于黑龙江双城县无量观开坛传戒,这次传戒持续了100天,期间他入了戒,并被授予“天字第一号”戒子。这意味着他已经完成了全真道龙门派律宗的根本戒律,即“三堂大戒”,包括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个层次。

受过天仙戒的大师才有资格传授这份神圣的知识,每一次传授都需要坚持100天。期间表现最好的学员会被列为“天字第一号”。王理仙获此殊荣后,便告别了师父和道友开始云游四海。

1950年的10月,他来到了陕西楼观台;1952年的10月,又转移到西安八仙宫。他参加了中国道教协会首届进修班学习,从1962年到1965年在那儿深造。毕业之后,他又回到了西安八仙宫。此刻的时间是1982年,当时他被选为西安市政协委员,同时八仙宫也获得国家批准成为全国重点开放宫观迎来了新的发展期程。

随着政策的变化,一座古老而破败的庙宇面临着重建。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一位领导小组身上。这位领导小组由闵智亭、曾教风担任副组长,而主导这一工作的是王理仙。大型工程并不容易进行,但经过部门和宗教部门多方努力,最终工厂搬出了占用的殿堂。一共筹集到15万元人民币来自国家补助、20万元来自其他单位补偿,再加上10多万元自筹资金,用以修缮殿堂。最后,他们按照明清建筑风格进行重建,使得八仙宫基本恢复原貌,也重新焕发出了昔日宏伟幽静庄严之美。

1989年的11月,他接受邀请成为北京白云观第22代方丈,并于同一年11月12日至12月2日期间,在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授这份宝贵知识,这也是建国以来全真派进行的一次重要传习活动,与中辍60余年的全真道龙门律宗同步举行,为接续历史文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他接受记者士鸿采访时沉默寡言却古雅慈祥,让人敬佩。在采访中,他讲述自己的对待“道”的理解:“放德而行,循道而趋”、“自然无为”就是最高境界,在虔诚的心目中,“道”就是神意志、太上的化身。

对于受取法的人来说,这个过程称作“净身”,即除去外物,以纯洁的心灵追求更高境界。“所谓净身者,是要洁除尘世,不染污秽。”这是全真派对此处理解的一个方面。而玄门设坛必须诚心敬神,如同亲近之人一般;同时还需严格遵守仪式规则,不仅要方丈主持,还需证盟监察保举演礼纠仪提科登箓等职责,上级下属齐聚一堂,以庄严仪式激发人们对超然世界的虔诚信仰感受。

虽然他不喜欢谈论自己,但通过他的行为可以看出博学精进、俭朴善良、古雅慈祥的一面。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大道,把国家给予他的车马费及个人生活节余,都捐献给灾区,从不留名赢得了众人的敬仰。他羽化登香于1995年,被安葬在曾经修炼的地方——楼观台为了纪念这一代伟大的掌舵人,将建立一座纪念塔作为永远铭记他们光辉足迹的地方,该塔已竣工于1998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向往和尊崇的大师形象。

标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