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仙,1913年至1995年间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他的童年早逝了父母,哥哥成家后便不再与弟妹们生活在一起。王理仙将妹妹抚养成人后,没有选择过传统的婚姻和子嗜,而是选择了出家,在无量宫修行。他的师傅是赵至善,而他的师爷则是王明露。在无量宫居住八年的时间里,1943年他参加了沈阳太清宫金诚泽方丈在黑龙江双城县无量观开设的戒律学习,并获得了“天字第一号”戒子,这意味着他在那时期表现最为突出的。
全真道龙门派律宗中有三堂大戒,即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每个层次都包含多条规条,其中初真戒包括13类200条法则,中极戒300条,天仙大戒270条。而只有经过天仙大甲才能被授予传授其他人的权力。
1950年代末期,王理仙先是在陕西楼观台修行,然后到了西安八仙宫,一直到1962-1965期间,他参与了中国道教协会首届进修班学习。他结业后继续留在八仙宫。1982年,他被选为西安市政协委员,同时八仙宫也被评为了全国重点开放宮觀。这一年,也标志着八仙宮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政策的推动,八仙宮成立庙管會,並選擇了王理森為领导小组组长。這段期間,他們成功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如搬离占用的工厂,以及筹集并用于重建殿堂所需资金。此後,以明清風格重建后的八賢廟恢復了昔日宏伟、幽静、庄严之美。
1989年11月,他成为北京白云观第22代方丈,并且於同月12日至12月2日,在白云观开坛传授全真道龙门律宗三堂大甲中的天字第一号法门给70余位学员。这次活动结束了自中元以来的60多年的断顿,使得全真道龙门律宗再次开始传承其重要仪式。此外,当时还接受了一场记者士鸿的采访。在采访中,由于他的沉默寡言古雅慈祥,让人自然产生敬意。他解释“道”的概念:“放德而行、循道而趋”,认为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事情,是神意志的一种化身。而对于受取三堂大甲的人来说,这是他们走向正途的一个重要步骤。
尽管他对自己的经历和功绩不太愿意讨论,但人们却留下了一幅形象:博学精进、俭朴善良、古雅慈祥。他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着“乐善好施”的原则,把国家给予他的车马费及个人生活节余,都捐赠给灾区,从不留下任何个人名义,因此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
1995年,当整个社会失去了这位当代高僧的时候,他羽化登上了灵界,被安葬于曾经修炼的地方——西安楼观台。为了纪念这个时代的大师,他们共同筹备,在他墓前建设一座纪念塔,最终竣工于1998年。这座纪念塔高达12米,为世人保留下一份对这一代伟大的追忆和致敬。
标签: 虚则无为而无不为 、 道家主要人物及思想主张 、 九字真言四横五竖图法 、 道士都学什么书 、 无所为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