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平,清和真人,道教高峰之匠,其德行功业,远超常人。金庸在小说中虚构了他的故事,使他长期受到现代人的误解。其实,尹志平(1169 - 1251),字大和,号清和子,是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与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祖父、父亲都是仁义之士,在当地享有盛名。
从小,尹志平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对阴阳学说、物理学等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被誉为“生之良能者”。十四岁时,他秘密拜访马钰,并最终获得父亲的支持正式出家。在西庵,他接受了刘处玄的法传,并学习《易经》于郝大通、王处一。
随后,他在各地广交朋友,有一次甚至被邀请管理一座东苑,最终成为玉清观的住持。他领导众人耕作供养,为此工作二十年。此后,他随丘处机前往元朝,被派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当时,全真道得到了元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断发展壮大。
在位期间,尹志平不仅恢复并修建了多座重要寺庙,还致力于尊崇全真祖师。他在位七十岁后,将教务交由李志常处理,然后退隐至清和观。在去世前夕,他主持了一次大斋仪式,最终辞世于长春宫,当时他已是八十三岁高龄。他的学生们对其敬仰至极,以守墓为终身事业。而官方更是追赠他“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的尊称。此外,他留下大量诗词歌曲,其中《葆光集》尤以佳绩,而《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则记录了他日常讲述的话语,其中充满励诫忍让谦恭、积善累功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