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平,清和真人,道德高尚、功业卓著,是全真道的宗师。然而,由于金庸先生在小说中虚构了他的形象,他在现代社会长期遭受误解。其实,尹志平(1169 - 1251),字大和,号清和子,是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他出生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其祖父与父亲都是仁义之士,在当地颇有名望。尹志平自幼聪明好学,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天文、阴阳五行以及物理方面,他也显示出了非凡的造诣,被誉为“生之良能者”。
尽管他的父亲不允许他出家修行,但尹志平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在十九岁那年正式在昌邑西庵出家,并接受了刘处玄的法传。他后来还求学于郝大通、王处一等大师,使得他的道名四播,受到人们尊敬。
曾有一位世袭千户向他提出要将自己家的东苑改建成一座道观,让他担任住持。尹志平感动其诚意,便答应了。这座道观被赐予“玉清观”,他在那里领导众人耕作供养,不仅保持了二十年的稳定,还影响到了周围地区。
元太祖十四年时,当成吉思汗派使臣征召丘处机时,尹志平随行返回燕京后,即成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他继承了前辈们所建立的事业,在元朝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真道达到了鼎盛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尹志平继续致力于恢复并重视全真祖庙,以确保这些圣地得到恰当的尊崇。在晚年,他将教务交由李志常负责,而自己则退隐至大房山清和观生活。在生命最后几年的时间里,他仍然致力于提升门下的修行水平,并最终以八十三岁高龄圆寂。
经过多方追认,最终命名为“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除了诗词歌曲外,他留下了一系列讲述日常生活与哲理的话语,这些都被收录进《葆光集》、《北游语录》等书籍中,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
标签: 无为而无不为启示 、 道家弟子的特征 、 无欲则刚可爱图片 、 道家的主要主张 、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