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平,清和真人,道家智慧之冠。其德行功业,高道大德也。然而,因金庸先生虚构的故事情节,他在现代被误解了很长一段时间。
尹志平(1169 - 1251),字大和,号清和子,以河北沧州为祖籍,但因宋时徙居莱州(今山东掖县)而闻名。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祖父、父亲皆急公好义,被远近称颂为长者。家风积善,庆门所召,他自幼聪明过人,不喜儿戏,而是沉迷于读书,如同以前学过的儒道经典一般。他洞悉阴阳之理,精通物理,被誉为“生之良能者”。
他十四岁拜马钰为师,却因家庭原因多次逃离。在父亲眼中,他入道之心坚不可摧,最终不得不允许他正式在昌邑西庵出家,并受刘处玄真人的授业。
明昌二年(1191),尹志平前往栖霞参见丘处机,并对《易》有所询问。此后,他又向郝大通、王处一学习,使得他的名声四播,在远方都受到尊敬与礼遇。在潍阳的一次停留中,一位世袭千户请他管理一座东苑,并将其赐予玉清观。他在那里居住二十年,将耕稼与供养并重。
元太祖十四年(1219),成吉思汗派使臣征召丘处机时,尹志平随行。当丘处机返回燕京后退居龙阳观时,尹志平继任成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他掌教期间,全真道仍然得到元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真宗的鼎盛局面得以延续。元太宗四年,当窝阔台南征返还燕京时,尹志平迎接他,并由皇帝命令皇后在长春宫代祀;太宗六年,还特赐三洞四辅道经藏于宫中。
当太宗七年的春天来临时,由于全真祖庵荒废,对此感到不安,因此他又到陕西恢复兴建佑德观、云台观,以及其他几座重要的寺庙,以保护这些古老的地方。在宪宗元年的春天,即1251年,当众人表达即将辞世的心愿后不久,在长春真人的羽化纪念日晚上回到卧室,就这样安详地去世了。
其门下弟子们对他的德行怀念至深,有许多人守墓终身。而朝廷则诏赠“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直到1310年,又加封“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圣先贤”。除了诗词歌曲外,还留下了一些咏怀、遣兴等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劝戒人们忍耐谦逊、苦难利益、行善避恶以及积累功夫等哲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