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平,清和真人,道家高宗师,以德行功业著称。金庸小说虚构故事情节,让他长期受现代误解。尹志平(1169-1251),字大和,号清和子,河北沧州人,后居莱州(今山东掖县)。他出生书香门第,其祖父、父亲皆急公好义,被远近所知。他家积善庆门所召,他天性清明聪慧颖悟,不喜儿嬉,更爱读书儒道经典。洞悉阴阳精通物理,被誉为“生之良能者”。
十四岁时,他秘密拜马钰为师,但因父母反对,再次逃往庙中。多番寻求,最终得父亲允许于十九岁正式出家昌邑西庵,与刘处玄学习。
明昌二年,他前往栖霞参见丘处机,并向郝大通学《易》与王处一受法,使道名四播远近尊礼。他在潍阳千户的东苑建观,被赐“玉清观”,二十年间领众耕稼供养。
元太祖十四年随成吉思汗使臣征召丘处机返回燕京后退居龙阳观,在其仙逝后成为全真道六代掌教。他以此位任掌教期间,全真道鼎盛局面得以延续。
元太宗四年窝阔台南征返还燕京时迎见尹志平,并令皇后代祀长春宫。在太宗七年春,他恢复兴建诸多祖庵,如佑德观云台观等,以尊显全真祖师。在宪宗元年辞世前夕,将教事交付李志常归隐于大房山清和观。
其诗词歌颂甚多结集《葆光集》,并有段志坚编《清和真人北游语录》记录其讲道言论,其中提倡忍让谦恭苦己利人积行累功等至理名言。
标签: 无欲则刚暗示什么意思 、 道家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什么 、 道与术取与予常与变 、 道教的理念及主要思想 、 道家一般念什么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