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礼教之沉浮:仕宦失地难以展现德贤,儒士积学用心卑位,大器晚成将劣不举
在封建礼教的长河中,仕宦者失去地位,如同一棵被风雨摧残的古木,难以展现其根深叶茂的德行和贤才。儒士们积累了丰富的学问,却只能用谦卑的心态服务于卑微的地位。大器晚成的人物如同潜伏在泥土中的巨龙,直到最后方能将劣质者举荐出去,让社会得以更新换代。
他们遵循礼义,按规矩办事,不求速成,以修身守节为本。在下不急于上爬,因此长期得不到任用和提拔。他们自身积累的学问很多,因此不钻营的意志很坚定。然而俗吏没有什么用来作自我修养,他们虽被提升,但私心仍旧摇动,便有违背道德侵夺财物之行为出现。
枫桐之树生而速长,其皮肌不能坚刚;檀树五月生叶,而材强劲可做车轴。殷朝时桑穀七日大拱,一抱粗细,即暴露变怪。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不崇一朝即能卖出名声。这正如湍濑流沙石转,而大石不移;沙石转积于大石上,大石没而不见。
贤儒与俗吏并存,有似此情形。当遇暗昧的地方长官,使俗吏超越贤儒,被提拔至高位,而贤儒则处于低下地位,被使役跑腿,无所表现。此过错在地方长吏不能识别真才实学,只因力不足无法提拔。
手指之物器需度力才能拿起,如果力不足就不会动手。而贤儒之道非徒重物也。在金铁之间焱风不能动,只有水中大石、在地金铁才能让毛芥飞扬千里。因此虽然看似平常,但内涵深远。
当手指试图拿起东西却发现力量不足,就会放弃。而那些胸怀真理的人,是像水中的沉默的大石或在地面的铜铁一般,其进步并不快,因为地方上的官员能力有限,对待他们的手段也是有限制。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股力量,就像一口气吹散周围的一切杂草一样,这种力量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但是,当人们追求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时,他们通常会因为太过急躁而失去正确方向,并且误解了那些应该被提拔的人选。这就像是洪水冲刷着沙砾,使它们重新组合成为更坚固的事物,或是狂风席卷着世界,将一切尘埃抛向空中一样。
标签: 为什么说道家是最聪明的 、 南怀瑾和曾仕强的区别 、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 、 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 观世音菩萨的真实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