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常上德宣教真人李志常揭秘天师之级别道士的神秘物品

我,李志常(1193~1256),元初的著名全真道士。我的字是浩然,我出生在洺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平),但后来因宋朝末年之乱,我们一家迁居到了开州观城(今山东范县)。从小我就孤儿寡母,养育于伯父家。在十九岁时,我决定不依靠伯父的安排,而选择了独自一人踏上云水之旅。

最初,我隐居在东莱的牢山,但后来又搬到天柱山的仙人宫,那里的主人邱处机对我进行了接纳。我在元太祖十三年的那一年,得知邱处机要离开莱州转移到登州,所以我跟随他前往,并被赐予“真常子”的称号。次年,当邱处机奉召西行觐见元太祖时,他选出了十八位随从之一,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当邱处机返回时,我们一起回到燕京长春宫,那里是我负责教门公事和管理长春宫的事务。

当尹志平继任掌教之后,他委托给我更多职责,使我成了都道录兼领长春宫事务。在太宗元年七月,我曾经亲自向乾楼辇前进献《易》、《诗》、《书》、《道德经》和《孝经》,并且详细阐述了这些学问上的大义,这些行为得到太宗的高度赞赏。

然而,在冬季的一个月份,有人诬告说我们绘制了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事情,结果尹志平被捕。这时候,只有我一个人请求代替他,说:“清和,是我们的宗师,他应该传达我们的教导,而不是陷入这种困境。如果是我的错误,那么责任就落在我的身上。”最终,由于我的高尚节操,他们没有将锁放在我的手脚上,而是直接将其带走关押。虽然这件事很快就解决了,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太宗时期,对儒家的知识需求非常强烈,因此他命令创建国子学,用以教育蒙古贵族子弟。我承担起这个任务,并推荐冯志亨帮助处理相关事务。他选择十八名蒙古贵族学生以及二十八名汉族学生,让他们学习蒙古语言、骑射以及儒家经典,如《孝经》、《论语》、《孟子》等。国子学设立在长春宫内,即使京城荒废不堪,我们仍旧坚持办学。此举深受宠爱,也颁布过两通圣旨,一为《宣谕夺罗?等圣旨碑》,另一为《通谕夏学子弟员等圣旨碑》,记载了所有学生姓名,以及授予冯志亨与杨维中的官职,以及李志常作为师傅的地位。

由于全真道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会。而李志常也因此受到特别待遇。在宪宗十年的那个春天,尹志平因为年龄原因退休,将掌教一职交给了我。在同年的三月份,被加封为“玄门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四月间,我去朝廷上奏请扩建灵虚观得到了批准,并命人重修此地。海迷失后二年,即1250年,与邱处机及其他十七位兄弟一同奉命至西域,被封为大师。而宪宗还多次召见我,以咨询治国保民之术,最终认为我的建议正确而采纳。

晚年的李志常面对佛道之间矛盾激化,不仅自己遭受屈辱,还看到全真道遭到严重打击,最终导致整个运动衰败。当感觉无力再继续的时候,在六月份,将全部事情交由张志敬处理后,便去世。在中统二年的追赠中,被尊称为“真常上德宣教真人”,直至至大三年,又被加封为“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除此之外,还著有一部未存亡佚的著作——《又玄集》,以及现存于《正统道藏》的作品——《长春真人西游记》,它对于研究中国西北和西亚史地以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