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出生,公元1184年去世。马钰向道教仙师王重阳拜师求艺,放弃了财富的束缚。博学多才的马钰能诗善文,是全真教的第二代掌门人,他开创了不拘一格交流的风气,将全真教在陕西发扬光大,使其逐渐走上稳固发展之路,并在第三代掌门人的时代达到鼎盛。他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家乡故事传说,马钰是东汉伏波大将军马援的后裔。在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他们家族迁往山东牟平并成为当地的大户。出生于北宋末年的马钰,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才能,被誉为“大仙之材”。童年时便表现出了文学天赋,更受孙忠显赏识,让女儿孙富春与他结婚。
然而,在少年时代,即使身处战乱频繁、金兵南侵的困境中,马钰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曾做过一个梦,在梦中拿着细瓷碗叹息生命易碎,这个瓷碗就在他的话语间破裂。这次意外让他意识到自己有限寿命,以及王重阳可能是来点化他的转机者。
1168年正月,馬鉅將家產交給子女,並寫了一封休書給妻子,一心修道跟隨王重陽學道。不久後,王重陽又收下六位,其中之一便被馬鉅休掉的妻子。這七位被稱為「全真七子」。馬鉅入教不久,便與另外四位師弟一起進入山洞,但因為未能完全割斷俗界纽帶而遭到驅逐。病痛折磨著他,他開始酗酒,以此來壓制病痛,但結果反而加劇病情。
据说,当时有术士预言他只能活到49岁,此刻距那死期仅剩几年的时间。这份预言让他更加坚定地决定投身修行。在一次偶然的情形中,他遇到了王重阳,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得知自己的寿命有限后,他决心抛弃尘世,对虚幻玄妙的事情产生兴趣,也开始寻找更高层次的人生的意义。
随着时间推移,与其他几个坚定的信徒相比,不同的是,那些信徒尽管有学问但家庭背景并不优裕。而他们所接受的是一种以理想主义为基础的人生哲学,而不是简单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或社会地位。但即使如此,他们依旧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存在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小一笔账目,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过是在这片广阔宇宙中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这也正是我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对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以及我的存在感到敬畏与爱惜,所以我必须尽力去理解它去珍惜它,无论我是否会因为这样做而得到回报。我不能因为害怕失望就放弃,我必须继续前进,因为这是我唯一可以选择的事项。”
因此,当有人问起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道路,你会回答:“因为这是我唯一可以选择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