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402),东晋五斗米道之主,字灵秀。祖籍琅琊,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其叔父孙泰奉吴郡钱塘五斗米道首领杜子恭为师。杜子恭死后,孙泰继传杜子恭道法,受人敬信。东晋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皆敬事孙泰。
东晋隆安二年(398),爆发王恭之乱,孙泰以为晋祚将尽,乃以讨王恭为名,私合徒众数千人准备起事。但事未发,被司马道子父子诱斩及其六子后逃入海岛,与百余名信徒立志为孙泰复仇。
隆安三年,因民心骚动与免奴政策的实施,加上会稽内史、五斗米道徒王凝之的杀害,使得人民群起响应,“旬日之中,众数十万”。①他占领了会稽八郡,并自称“征东将军”,置官职,将部下称为“长生人”。
此时,一度影响了整个建康地区,以至于内外戒严,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②最终,由谢琰率军进行镇压,但在这场战役中,也有许多妇女为了避免被俘而投水自尽。“其妇女有婴累不能去者,将婴儿投水,而告曰:‘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③
随着战争的继续激烈化和给养困难加上疫病流行,“死者大半”,最终在元兴元年(402)三月,他进攻临海失败后选择自沉于海中。在他的遗体被发现之后,有信徒认为他已成“水仙”,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对他的神秘色彩。而卢循则继续领导义军,最终在义熙七年(411)失利。
作为一个坚定信仰天地水三官及特别是水仙的人物,他利用五斗米道组织起义,对当时的政治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不仅动摇了晋室封建统治,而且促使南北朝时期出现冠谦之、陆修静等对道教改革,以及南北天师 道的出现。此外,《隋书·经籍志》记载有《孙恩集》五卷,但已经散佚不见今日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