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孙恩的五斗米道奇迹

孙恩(?~402)是东晋五斗米道的代表人物和起义军的首领,字灵秀。他的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后的一支世族。他叔父孙泰受杜子恭为师,后来继承了杜子恭的道法,被人敬信。东晋时期,有许多官员,如孔道、桓放之、周勰等,都尊重孙泰。

在王恭之乱爆发的时候,孙泰以为朝廷将要灭亡,便以讨伐王恭为名,私下聚集数千人准备起义。但事机未成,他与六子都被司马道子的父子杀害。孙恩逃到海岛上,与一百多名信徒一起决心复仇。

当时,由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招募免役士兵形成“乐属”,并移往京城充实军队。当民心不安的时候,孙恩趁机率众从海岛攻占上虞,并顺利破坏会稽地区,杀死了会稽内史和五斗米道中的王凝之。这场起义迅速扩散到八个郡里,“旬日之间”有十万余人响应。

随着势力的壮大,孙恩自称“征东将军”,设立官职,并号称自己的人们为“长生人”。他向朝廷提出诛杀会稽王和元显父子的请求,但东晋政府派谢琰带领重兵对抗他。在这场战争中,一些妇女为了避难,将婴儿装入囊袋投入江水,而告别他们说:“祝你们先行登仙堂,我随后跟进。”

最终,在隆安四年十二月份,当谢琰攻下义兴并击败许允之后,再次进攻吴兴并屯守乌程。而后分兵与刘牢之合作向钱塘江推进。当看到敌军即将渡过钱塘江时,孙恩率领二十余万男女撤退至海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场战争继续进行,并一度威胁到了建康城,但由于给养不足、疫病流行,加上防御加强,最终导致起义失败。最后,在元兴元年三月份,当卢循继续领导剩余的义军北伐而失败之后,不久于同一年五月初,他选择自沉于海中,以此象征自己已经成为“水仙”。

尽管如此,这场由五斗米道组织的起义不仅动摇了南方政权,还促使了一系列宗教改革出现,如冠谦之、陆修静对于天师道的改造,以及南北天师派的产生。此外,《隋书·经籍志》记载有《孙恩集》这部作品,但已然佚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