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402),东晋五斗米道的重要人物,起义军首领,以字称灵秀,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后的世族。其叔父孙泰受杜子恭为师后,继承了杜子恭的道法,被人敬信。东晋中期,他的叔父孙泰因王恭之乱未能成事被杀,其弟孙恩逃入海岛,与数百名信徒聚集。
隆安三年,当时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发动“乐属”政策移民京师充兵役,这激起了民众不满。在这个机会下,孙恩率众攻克上虞、破会稽,并杀死内史王凝之。随着他的成功,一系列郡县响应,最终他控制了八个郡。
自称征东将军后,孙恩建立官职,并号称长生人。他上表要求诛杀会稽王道子和元显父子,但最终遭到了谢琰率领的重兵讨伐。尽管有多次冲突,最终由于给养不足、疫病流行以及对抗官军持续失败,加之个人健康问题,最终在隆安四五年末,在临海的一场战斗中失利而自沉。
然而,此事件并没有结束,他妹夫卢循继续领导剩余的义军并进行抵抗,最终于义熙七年(411)被平定。此事件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结,但它却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巨大打击,也推动了道教内部改革和新的宗派出现,如冠谦之、陆修静等人的影响,以及南北天师道的兴起。《隋书·经籍志》记载有《孙恩集》五卷,但已散佚。这段历史也反映出一个国家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之间微妙关系,以及宗教信仰如何在政治变革中扮演角色。
标签: 道德 金句 、 无爱无伤无欲则刚什么意思 、 道家和道教的关系 、 老子最有哲理一句话 、 道家有哪些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