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修道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层次之分。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的理万民录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以谓之天;中士游于名山,以谓之地;下士先死后蜕,以谓之尸解。”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了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三宫洞天、三阴九宫和九霄大梵。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生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了八个级别,从“得鬼官”到“得玉清”,其中“得鬼官”指的是死后成为一种特殊的守护者,其余各级别均与修行程度和成就有关。
唐时的《天隐子》又将这些分类更改了,将其总结如下:
在空中飞行的人被称作“飞翔者”,他们是最顶尖的。
与自然界相连的人,被认为是第二种类型。
能够在山川间自由游走的人,被归类第三。
有能力掌控生杀予夺命运的人,被认为是第四种类型。
能够影响世间万物,并且能预知未来的人,是第五类。
最后的一个分类,即那些能够变化形态而不受限制的人,被视作最高境界。
宋朝时期张君房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更详细的分类体系,他将这些角色划分成了九个不同的品级,每个品级都对应着不同的属性和能力。这份系统更加复杂,也更加精确,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超自然现象理解的一种深刻探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分类方法被不断更新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体系,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地位,以及每个位置所需达到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概念逐渐消失,而其他新的概念开始流行起来,但核心理念一直保持不变,那就是通过修炼来达到长生不老乃至超越人类局限性的目标。
标签: 什么有容乃大什么无欲则刚 、 道教说的话 、 道德经的核心内容 、 怎么理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 怎么查自己有没有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