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世真仙体道通鑑卷之四十国家养的道家高人在自然中的修行秘笈

薛季昌,河东人也,以山水为志,不好荣华。有一日,他游青城,遂南至桃源,后遇正一先生司马承禅于南岳,被授三洞经籙。研真窮妙,勤久不懈,因此高真屡降。

唐明皇召他入禁中,对他道德谈论甚深,上喜而优异待遇。后回山,上命赋诗曰:“练师志慕玄门,栖心南岳,及登道录忽然来辞,愿归旧山,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他撰《道德玄樞》,以总诵真妙注九真降圣。

田虛應,是齐国人,为性朴拙,无忌讳。他在隋文帝开皇年间侍亲于攸县,因喧究迁到南岳,与盲虎相依为命,一生耕作紫蓬峰的土地,为子职五十余年。母去世后,他游五峰放心自适。在唐高宗龙朔年间,他在嶽观构建了降真堂,并受上清大洞秘法传承自正一先生、薛季昌、田虛應。这三个人都是修行上的师傅关系,他们共同研究云水之术,有蔣含洪是他的朋友和同修者。

馮惟良,是一个修道的人,他与徐靈府、陳寡言一起生活在衡嶽中宮,他们常常饮酒享乐。但当他们听说田虛應要传授三洞秘法时,便纷纷前去拜访。馮惟良继承了田虛應的衣钵,并继续教授他的弟子们。

陈寡言,是越州暨阳人,也是一位隐士。他居住在玉霄峰,每天沉浸于琴酒之中,没有丝毫俗世的杂念。他写了一些诗,其中最著名的是“醉臥茅堂不閉關”等句,这些诗流传了下来,但陈寡言本人并没有系统地教授这些知识,只有刘介这位得力弟子能够继承他的遗业。

徐靈府,是钱塘天目山人的儿子,从小就喜欢学习儒学,但并不追求仕途。在天台云盖峰上,他筑起了一座石室,在那里独自修炼长达十多年。当时的人们都尊敬他,将他的居所改名为方瀛院,而他自己则号称默希子。他死后,其徒弟左元泽将其遗产继续保存下去,并且还写下了一些关于他的故事和教导。

劉元靖,是武昌人的儿子,他最初师从王道宗,然后又继承了王道宗的衣钵和图书。但当王道宗去世时,只有刘元靖一人收留了所有遗物。这件事情发生在东山的一个晴夜,当刘元靖准备重新安葬他的老师时,却发现只剩下衣服和被褥,就知道老师已经成仙。此事让刘元靖感悟到了生命的无常,所以他开始四处游历,最终定居在南嶽,与田良逸成为师兄弟。在那里,他建立了一座叫做会仙的小屋,用百草芽酿酒,即使身处荒野,也能享用美味佳肴。不久之后,他被召进宫廷,但由于不能满足皇帝对长生不老药的一切要求,所以不得不返回自己的隐居地生活。最后,在宣宗大中五年的冬月,有一次奇特的情况发生:空中的云雀突然唱歌,那声音如同音乐般悦耳,而随着那声音消失ไป,一位名叫叶藏质的友人也同时化作云雾消逝,使得人们感到非常惊讶。而这段历史被万鄴文碑铭刻记载下来,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一段神奇而又令人难忘的事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