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美丽与丑恶、善良与不善,皆源于这本书。第二章:河尚公版本:天下人知美之为美,以恶相生;知善之为善,以不善相生。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恒也。圣人处无为事行,不言教化万物作而弗辞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弗居是以不去。
帛书修正版:天下人知美之为美,以恶已;知善斯不善已。有无之交育也,难易之成就也,长短之对照也、高下之盈满也、音声和鸣、先后并序恒然如此。圣人居此无为事行,不言教化万物兴起而弗始,为而弗依功成而弗坐是以弗离。
两版本同义异表述,一则河尚公版“万物作焉而不辞”改“万物作而弗始”,显得更具体明白;二则帛书修正版多用“也”字,使文采更佳,此解释用帛书修正版阐述。
天下指世间所有的人皆都知道的普遍真理,其实质在于对比中自见其妙。在这里,“皆知”意味着广泛认可,“斯恶已”、“斯不善已”意味着因为存在了丑陋和不好的事物,所以才能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而且,这种认识往往是在通过比较之后得到的,如同鲜花需要败叶来凸显自己的光芒一样。
接下来,“有无交错生成变化,有难易互助完成,有长短对照衡量,有高低上下的互换位置,有音声合和共鸣,有先后顺序共同推移”,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普遍法则,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不断地发生作用并影响着彼此。这一系列关系构成了宇宙运行的一套规律,这些规律是不变的,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可以说这是自然界最基本也是最深层次的联系方式。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智者提出了一个治国理政的原则,即君王应该运用这种理解来引导民众,让他们根据自然规律发展事业,而不是直接干预或强制命令。这是一种很高明且远见卓识的领导艺术,因为它既能激发人们内心潜力,又能避免过度操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稳定与繁荣。而当事情已经按照自然规律成功进行时,那些贡献巨大但又谦逊的人们不会因此炫耀自己,他们只是默默地支持着整个过程,并享受了这个过程带来的喜悦。这就是我们今天仍然应当学习的一个品质——谦逊自信,也就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追求的大智慧。大智慧使人们能够看透一切,却并不因此变得骄傲或自负,而是更加关注如何让所有事情都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些古人的智慧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启示价值。
标签: 道德经第48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 出道弟子眼睛为什么会变样了 、 成仙的方法很恐怖 、 人生最高境界4个字 、 什么叫做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