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下的道教人才培养探究:从“常说的缺人”到“学修并进”的实践路径
在当今社会,道教的发展离不开对道教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一个宗教,其信仰或效法的对象是人,因此,从多方位角度来说,关注于“人”的问题,或许才是真正关注到了宗教的根本所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样的人才是道教需要的人才。
首先要说明一点,尽管相比以前的环境,如今的道教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的道教仍然面临着缺人的问题。我们也经常会见到有的庙里只有一两位老道长(甚至是当地的居士信士)在坚守,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结果;有一些位于景区中的道观,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正式的道人居住,从而使部分游客产生误解等;还有很多宫观中,虽然不缺人,甚至常有年轻人前来学道,却也面临着留不下人的难题。如果连基本的人员基数都不能做到稳定性,那又如何能够优中选优地去讨论人才의培养问题呢?
因此,道教谈发展,首要的一点仍然是先解决人的问题。先把基数建立起来,自然也就扩大了人才选拔 的范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收纳每一个人。建立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从每一个进入到 道 教之宗教学体系中的 “ 人”进行基本 的信仰建设和文化、 道德 的考核开始,使每一个人都具备成为可用之人的保障。这可以提升 道 人 在 文化素养上的短板。
但这项任务对各个宫观执事者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情境。一方面要肩负起为 道 教 明天 责任所需的大量工作,一方面还要考虑本宫观当下的发展和维护,这对于所有执事者都是两难的事情。这就要求执事者具备判断优劣与好坏能力,并具有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做出决策和平衡能力。
抓紧对人才 的 培养 是 所有 执事者共识,而区别则在于如何培养形成上。根据宫观发展 需求,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不同,有的是讲经说法,有的是管理,还可能有其他方向。而不同的需求反映了修行方式 多样性,每个人应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以达到内心满足、外界认可的地步。
何谓人才?答案便是在自身所修所学为 道 教 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不拘一格降才能,即使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也应多样化学习弘扬祖师爷之意。但同时也不应忘记祖师爷早已告诫过,“多则惑”,不要迷失自己修行方向,要纯真一念去修行,以免愧对“修行”二字。
最后,对于如何定义及培育良好的力量,我们借用四项标准总结即可:“上靠得住、宗教学术造诣深厚、品德高尚能感染众生、关键时刻敢担当”。这不是口号,而是一份实际行动背后的理念,只有你认真去实践,你才能真正理解大义所指向的地方。在此,我愿以我十几年的修行经验,为新入门的小兄弟们提供一些忠告:保持谦虚谨慎,不因欲望而迷失自我,更不要因为一己之见而否定他人的正途。我希望你们能以一种更接近真理的心态去追求你的灵魂路程,让我们一起走向那片广阔天空,无限可能等待我们的脚步!
标签: 道家秘术阴阳师讲述 、 跟大道至简类似的古语 、 人生是一场修行的感悟句 、 道家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 、 适合发朋友圈的佛句